新闻资讯

云茶史料:2012 年云南省茶产业发展报NG体育告

  作者:周红杰 李亚莉 王立波 郑慕容 许腾升 刘 洋 邓秀娟 熊丽娜 邢倩倩 单治国∗

  茶叶是云南传统特色农产品, 茶产业是云南的区域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云南茶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云南 “两强一堡”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 也是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产业和茶区群众经济收入和地方财政 的主要来源。 在发展特色高原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保护、 农民增收 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云南全省 16 个地州市 129 个县市区中, 有 15 个地州市 110 多个县市区产 茶, 涉及茶产业人口达 1100 多万人。 目前生产红茶、 绿茶、 青茶 (乌龙茶)、 普洱茶、 紧压茶、 花茶、 速溶茶等茶类 100 多个花色品种。 2012 年云南省茶产 业实现茶叶种植面积、 产量、 产值、 价格、 茶农收入 “五增”; 茶叶综合产值达 223. 29 亿元, 同比增加 53. 29 亿元, 增幅达 23. 87% ; 600 万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 均纯收入达924元, 增幅为34.11%。 云南省茶园面积达580万亩, 居全国第一。

  云南省茶叶企业加工能力提升,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2 年茶企年加 工量 3000 吨以上的企业达 7 家, 同比增加 2 家, 加工量增加 0. 85 万吨, 增幅达 35.56%; 年加工量500~1000吨的企业数量有一定增加。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数 量达10家, 增加1家, 产值同比增加29.82%; 产值5000万~1亿元的企业18 家, 同比增12家, 产值增长203.71%; 产值2000万~5000万元的企业39家, 同比增 14 家, 产值增 50. 86% ; 产值 1000 万以上企业共 118 家, 同比增加 19 家, 加工量为10.89 万吨, 产值达57.34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9%、 43.78%, 分别占全省加工量、 产值的39.82%、 33.09%。 表明云南省茶企总体加工能力不 断提升, 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 为拓展市场、 打造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云南普洱茶产业的迅速发展, 云南省茶叶市场发展日新月异。 据统计, 2012 年, 云南省共有 6000 多家茶叶企业, 其中, 省级、 国家级龙头企业 30 家, 企业利润总额 16. 10 亿元; 省、 市级茶叶科研机构 8 个, 茶产业相关从业人员 1100 多万人, 各地的合作社带动了 200 多万茶农创富; 云南省市级以上茶叶市 场共有 8 个, 其中最大的茶叶市场拥有 670 个摊位, 茶馆数量增至 5000 多家。

  昆明作为云南茶叶最主要的集散地, 茶叶市场发展也发生着变化。 据2012 年统计, 昆明市主要有金星雄达茶城、 云南康乐茶叶交易中心、云南前卫茶叶交 易市场、 大商汇国际茶城、 邦盛国际茶文化产业中心、 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6 家 茶叶市场。 其中, 南市区的康乐茶叶交易中心拥有的摊位数已达到 670 个, 与北 市区的金星雄达茶城一起成为昆明茶叶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两个茶叶市场。

  云南省成功举办了 “第七届中国云南普洱国际博览交易会”; 组织参加了 “2012 中国 (广州) 国际茶业博览会” “2012 中国太原国际茶业博览会” “2012 中国西安茶博会” “ 香港美食节博览会” “ 第二届亚欧博览会 ( 新疆) ” “第二十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等专业展会和综合展会, 取得了显著 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有 500 多家 ( 次) 茶企、 3000 余人次参加了各类 茶展促销。 普洱市在 “2012 北京国际茶业展2012 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 第十二届中国普洱茶节” 中承办了 “高端品茗暨普洱养生体验交流活动”, 取 得了良好效果。

  大理华庆茶业有限公司茶园是南涧县实施 2012 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 项目确定的茶叶示范基地。 2012 年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中旬, 时值樱花盛开, 到该茶叶基地参观的游客一天最多时达 1000 多人, 全年超过 2 万余人次。 这里成为南涧县对内促进产业发展, 对外展示科技成果应用的示范基地和发展生 态茶园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云南农业大学于 1972 年建立茶学专业, 至今已办学 42 年, 形成了由本科 生、 硕士研究生、 外国留学生等组成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2006 年成立普洱茶 学院, 成为云南高等茶学教育的摇篮。 为云南乃至全国、 全球培养了大量优秀 的茶学人才, 在教学、 科研、 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非常可喜的成果, 为云南茶叶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 学院承担国家、 省、 部科研项目 40 余项, 科研经费达 9000 余万元。 截至 2012 年,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相关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 12 项, 为云南茶学学科建设、 学术水平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在利用有益优势菌种提高普洱茶品质、 普洱茶特 征成分以及品质标准研究等方面达到领先水平, 科研成果 “利用微生物提 高普洱茶品质” 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 术二等奖。

  4. 2012 年云南省茶叶产业特色和亮点(1) 云南省茶叶产业特色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 其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目前世界上总共发现了

  47 个种和 3 个变种的山茶属茶组植物, 云南就占 35 个种和 3 个变种, 其中有 26 个种和 2 个变种属于云南独有。 在云南省的 199 个地方茶树品种中, 有性 系良种有 153 个, 无性系良种有 49 个, 其中, 勐库大叶茶、 云抗 10 号、 云抗 14 号、 勐海大叶茶、 凤庆大叶茶等 5 个品种属于国家级良种, 云抗 27 号、 云 抗37号、 云抗43号、 长叶白毫、 云选九号、 73-8号、 73-11号、 76-38 号、 云瑰、 云梅、 佛香1 号、佛香2 号、 佛香3 号、 矮丰等19 个属于省级良 种。 目前云抗10 号、 云抗14 号、 凤庆3 号、 凤庆9 号、 长叶白毫、 雪芽100、 矮丰、 清水 3 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2012 年, 云南省普洱市茶叶生产总产值达 60. 38 亿元, 较 2011 年同期增 长 66. 84% , 生态茶园建设成效凸显。 截至 11 月中旬, 普洱市茶叶总面积达 146. 22 万亩, 较 2011 年同期增长 1. 78% 。“十一五” 期间, 在改造茶园、 大力创建新型生态优质茶园和有机茶园的

  号召之下, 昌宁县积极响应, 共完成茶园低改 12. 6 万亩, 新植高标准生态优 质茶园达 3. 07 万亩, 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基地有 0. 33 万亩、 无公害茶基地有 4. 2 万亩、 绿色食品茶基地有 1. 6 万亩。 目前, 昌宁县共有包括 3 个有机茶认 证、 4 个无公害茶认证、 3 个绿色食品认证在内的 24 个茶叶注册商标。 云南省 出入境检验检疫站的相关数据显示, 在云南省已签订的茶叶出口合同中, 昌宁 红集团与各国茶叶公司签订的茶叶销售合同就已经高达 2160 吨, 其中, 提供 1500 吨红茶给联合利华公司; 提供 250 吨红茶和 20 吨普洱茶给英国 Twining 公司; 提供 100 吨绿茶和 180 吨红茶给俄罗斯 Orimi 公司; 提供 100 吨绿茶给 德国 J. FR 公司; 提供 10 吨红茶给法国 Lepalais 公司。 按出口均价计算, 总共可以实现产值 756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4778. 6 万元; 按 15% 的出口退税计, 可达人民币 716. 79 万元。

  按照 《 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 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 和 《云南省标准茶园创建实施方案》 的要求, 2012 年, 由农业部列项在 12 个 县组织开展了标准茶园创建工作, 开展以 “三改” 为重点的技术推广, 示范 面积 1. 5 万亩, 有 10 个县通过验收,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临沧市委、 市政府出台了 《关于扎实推进2012年度20个方面重要工作和 72 项重大建设项目的通知》, 把茶产业作为重点, 完成中低产茶园改造 0. 83 万公顷, 引进企业投资10亿元兴建了 “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工业园区”。 目前, 该园区有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 0. 3 万公顷, 占临沧市总面积的 35% ; 有机茶 园认证面积为 1. 41 万公顷, 占临沧市总面积的 16. 2% 。

  西双版纳州出台了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 及 《西双版 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 完成了 0. 15 万公顷的中低产茶园改造, 完成了 0. 018 万公顷有机茶、 0. 021 万公顷绿色食品茶和 2. 15 万公顷无公害 茶园的认证。

  2012 年云南全省茶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但与国内外产茶强省、 强国 相比, 产业自身仍存在一些问题, 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亟须茶 叶科技创新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不懈努力, 推动云 南茶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云南省全省中低产茶园为 17. 87 万公顷, 占茶园总面积的 46. 21% , 全省 平均单产 57. 93 千克/ 亩。 无性系茶园面积仅为 14. 67 万公顷, 占总面积的 37. 93% ; 有机茶园为 2. 81 万公顷, 占总面积的 7. 26% 。 云南省茶地主要分 布在山区, 通路缺水问题突出, 有水灌溉的茶地仅有5%。

  云南省茶叶初制 “规模小、 设备差、 实力弱” 的情况突出, 全省 6000 余 个初制所中有2000多个设备陈旧, 固定资产不足30万元, 年加工毛茶20~30 吨, 造成毛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效益低。

  科技创新方面, 近年来茶科技成果较多, 但转化率低。 云南省大多茶企底 子薄, 生产起点低, 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 生产的产品还局限于初产品, 精深加工少, 产品结构单一, 新产品开发滞后, 产品档次低, 工业化水平不 高, 产品附加值低。

  云南省茶叶企业小、 散、 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茶产业品牌多而杂 乱。 云茶品牌知名度低, 产品整体档次不高、 龙头企业带动力差, 企业集中统 一度低, 仍未形成品牌群,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总体上看, 云茶产业有着明显优势, 品种独特、 环境生态、 茶类多样, 普 洱茶发展空间大, 滇红茶增长潜力大, 民族茶文化浓郁, 云茶产业已具备较好 的产业发展基础。 为进一步增加茶园采摘面积, 提高茶叶产量, 增加茶叶产 值, 提高茶农收入, 云南省有关部门提出注重 “一个强化”, 突出抓好五方面 工作。 一个强化: 强化政策支撑。 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 10 个 茶产业综合产值 10 亿元的强县, 30 个亿元乡镇, 100 个千万元专业村 ( 办) , 1000 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5000 个专业户, 衬托茶叶大省的称谓。 二是集中力 量建设 10 个 “万亩亿元” 的高优现代茶园示范园区。 辐射带动 50 万亩产值 5000 元高优茶园基地的建设、NG体育 100 万亩有机生态茶园建设、 200 万亩中低产茶 园改造, 夯实基地建设。 三是重点培育 10 个年产值 5 亿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 业集团。 带动 20 个亿元茶企的培育发展, 改造提升 1000 个初制所, 通过装备 提升, 品牌打造, 市场拓展, 提高附加值, 努力实现云茶产业精深加工水平达 80%。 四是努力构建 10 个国内云茶区域营销展示中心 (窗口)。 以广州、 上 海为重点辐射源, 以大型茶企为骨干, 引导组织茶企积极努力开拓北方市场; 依托香港市场, 积极拓展东南亚为重点的国际市场。 拟发展 1000 个一级代理 商, 建设 1000 个专营店, 发展 5000 个连锁店, 重点培育一支 1 万 ~ 2 万人的 专业营销队伍, 为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五是着力巩固和打造十个 “中国驰名 商标” (已取得 5 个)、 十个地域性古树茶知名品牌, 建设十个集茶园产品展 示、 观光为一体的茶庄园。 力求在云茶民族茶文化建设上有新突破, 为提升云 茶品牌寻求突破口。

  云南茶叶, 历史悠久, 品质优良, 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与厚实的市场基 础。 网络是现代营销与传播不可或缺的工具, 电子商务也是应网络而生的现代 商务方式。 目前, 茶叶这一传统产品也正在走向网络。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更好 地为云南茶业发展服务, 有利于云南茶叶在电子商务大潮引领下焕发出新时代 的生机与活力, 有利于将富含健康与生态元素的云茶推介给更多的消费者, 让 更多的人因消费云茶而受益。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 也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商务模式, 电子商 务模式正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 将实体市场营销环境转向虚 拟市场环境, 利用电子技术整合企业业务内容, 使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与外部产 供销管理一体化,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正以其全球性、 及时性、 便 利性、 低成本、 高效率、 互动性等特性得到越来越多茶商的青睐。 如今, 这一 新兴领域也开始在云茶发展中大放光彩, 云茶电子商务已悄然前行。

  2007 ~ 2010 年, 云茶电子商务称得上草根茶商创业的天堂, 这一时期是 云茶电子商务的摸索期。 在此基础上, 2011 年, 云茶电子商务有了一个新的 突破点, 是云茶电子网商谋求突围、 品牌网商迅速崛起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 云茶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点发展。

  经历了 2007 年普洱茶的狂热时期, 从 2010 年起, 云南茶叶营销稳步发 展; 进入 2011 年, 市场愈加规范, 竞争愈加激烈, 同时企业运营成本明显增 高, 众多商家已意识到电子商务较传统营销而言, 有低成本、 传播广、 互动性 强等特性, 发展电子商务开始成为行业的共识。

  目前, 开网店已成为一种销售的新渠道, 很多营销云南茶叶的商家都同时 经营起了自己的网店或网站。 单就普洱茶而言, 通过网络销售, 使普洱茶走出 大山, 以亲民的价格和品质走向大众消费, 吸引了众多粉丝, 得到了越来越多 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满足了消费者对普洱茶的需求。

  2011 年淘宝网的数据显示, 普洱茶网上销售的份额在所有茶类中居于首位。 除淘宝网店外, 专业性的网店如 “51 普洱” 也持续赢利, 欲建成云茶的 网上沃尔玛, 发展势头强劲。 通过网络发家的云南茶叶商家, 如 “呆子茶业” “才者茶业” 等, 借助电子商务搭建的平台, 目前都开始成立自己的茶叶公 司, 并生产和专营自己的品牌茶叶, 在拥有众多忠实消费者的基础上, 针对自 己的目标群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 一是继续保证自己的信誉度, 二是塑造自己 的茶叶品牌。 2011 年进驻普洱茶的 “福村梅记”, 充分利用微博的互动性、 传 播性、 生活化, 以消费者的需要和情感关怀为切入口, 以多种语言形式如亲切 的问候和无微不至的情感关怀, 有效推广自己的品牌,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创造 了许多佳绩, 可谓电子商务运营的成功代表。

  云南传统茶品牌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忠实的消费群体, 通过网络营销, 已有的信誉度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发展和扩大市场及消费群体, 同时网络营销也 是增加效益减少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 随着国民上网的普及, 电子商务的发展 条件逐渐成熟。

  2011 年, 大益正式入驻淘宝商城, 实现了官方网络的直接销售; 云南普 洱茶 (集团) 有限公司、 兰茶坊等传统品牌茶企也都正式开始了网络销售; 云南滇红集团成立电子商务平台, 在上海正式运营, 其电商负责人称, 发展滇 红电子商务, 是集中互联网经济的优势, 可有效地将传统渠道、 直销、 电话营 销、 传媒分账等销售模式汇集在互联网的统一架构下, 更好地发展 “滇红”, 让 “滇红” 走到更多地方。 云南省唯一的国营茶厂——— “黎明茶厂” 也在这 一年高调触电, 其2011年新品——— “里程碑” 产品在网络进行全面的推广宣 传, 介绍了 “里程碑” 产品的研发过程、 包装材料等, 让网民全面参与其中。 “里程碑” 是 “黎明茶厂” 与消费者深度合作的一款产品。 此次产品宣传充分 利用了网络的互动性和传播性, 前期充分造势, 产品实现网络和市场同步上 市。 面市第一天, 网络销售就取得不凡的战果, 生产的 30 吨 “ 里程碑” 产 品, 110 元 / 千克, 在网络上销售一空。 “ 里程碑” 成功的网上营销成了这一年 传统茶企 “触电” 的经典案例。 众多的传统品牌茶企纷纷进驻电子商务, 不仅将更好的普洱茶带给了消费 者, 同时也提升了电商茶企茶叶的品质, 更坚定了云南茶企的时代步伐。

  3. 规范云茶电子商务发展,打造云茶电子商务基地,筹建云茶电子商务 协会

  近年来, 云茶电子商务获得了快速发展, 成效卓著, 但较之沿海地区, 云 茶电子商务从业者各自为战, 一盘散沙, 对云南茶叶电子商务的发展极为不 利。 为使云茶电商具有凝聚力, 改变自行其是的局面, 解决好销售渠道、 包 装、 物流等一些切实关系到商家利益的问题, 2011 年 9 月18 日, 由云南省商 务厅、 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 云南普洱茶协会, 携手云南康乐茶文化城, 共 同支持建设的云南省茶叶交易平台———云茶报价网 (现更名为云茶网) 正式 成立, 并举行了 “电子商务改变云茶, 建设营销新模式” 论坛。

  云茶网首倡 “茶叶批发市场 + 实体店 + 网店” 的新型营销模式。 政府的 支持、 茶协的帮助、 云茶网的第三方管理以及银行为中小茶店提供的信贷, 将 有利于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云茶网的运行使用不仅开辟了云茶电子商务的新 模式, 也体现了政府对云南茶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与重视。 我们深信云茶 网的出现, 将积极地促进云南茶叶电子商务向着更规范、 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1 年是云茶电子商务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 资本、 品牌和智本相互较 力, 充满创造活力的云茶电子商务市场不会僵化, 各方势力想方设法实现突 围。 在这个新点子、 新思维、 新策略层出不穷的电子网络时代, 创新英雄们将 会化危为机, 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继续拓展云茶的市场空间。 “ 思普茶业” “呆子茶业” 等云茶淘宝商户正在逐步成为新兴时代的网络品牌, 改变着目前 云茶的品牌格局。 “51 普洱” 等茶商, 营建独立网站, 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成 为潜在的品牌。 淘宝改变游戏规则为建立茶叶平台提供了大好时机, 云茶网 “以价格规范市场, 用数据整合产业”, 欲构建权威数据仓库, 打造茶界的淘 宝。 2011 年, 淘宝红人 “” 做起茶叶品牌, 取名 Mr. Hu, 的茶 叶网店短短数月就做到双皇冠, 这让人看到了云茶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 2011 年, 淘宝商城大幅提高入驻门槛, 云南茶企 “吉盛祥” 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 联合在淘宝上做食品、 鞋服、 玉石、 保健品等的其他云南商家, 组建成集团军进军淘宝商城首页中的 “钻石展位”, 打造出具有云南特色的商品街, 成功打 破了云南企业在电商领域单打独斗的局面。

  云茶电子商务格局在 2011 年发生了重大变革, 资本与品牌的地位和作 用凸显, 压缩了低层次茶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各发展层次茶商都在积极想 办法, 找出路, 谋发展, 希望可以在残酷的电商竞争中得以立足和进步。 各 级各类云茶电子商务茶商特别是低层次茶商面对品牌与资本当家的云茶电子 商务时代, 要迅速做出积极反应, 开拓创新, 独辟蹊径, 找到适合自身发展 的科学道路, 努力提升和拓展整个云茶在电子时代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电子商务已成为云茶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云茶网” 的出现将会使电子 商务更好地为消费者和茶企服务, 促进云南茶产业的发展。 预计2015 年将会 进入真正的全民网购时代, 电子商务的真正春天届时才会到来, 相信云南茶叶 会乘着电子商务的翅膀, 走向更广阔的天空, 在实现美好的产业发展愿景的过 程中, 给更多的人带去健康与福祉。

  云南柏联集团将普洱茶与庄园联合起来, 以一种新的理念, 在云南省景迈 山建起中国第一个茶庄园———柏联普洱茶庄园。

  普洱茶所体现的特殊地域性, 决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奇特性; 普洱茶产品加 工工艺的独特征, 令普洱茶产品及其文化更加迷人; 普洱茶的家族传统性和私 密性, 使其具有古老的气息和传奇的色彩, 使普洱茶与庄园得到完美的结合。

  柏联普洱茶庄园自 2007 年以来, 先后投入 8000 多万元资金, 对原有的 6300 平方米旧厂房进行了改扩建。 新建 5000 平方米晒青大棚、7500 平方米精 制厂房及辅助用房, 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 300 平方米的广场、 1000 多平方米 的绿化带、 1300 米长的游客参观通道、 30 个车位的停车场、 4 个具有地方民 族特色的傣亭和可容纳 50 人的会议厅, 形成了日接待游客 100 人次的能力, 创造了一座集后现代建筑美感和傣式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盛世经典庄园。 其主要 特色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 理念国际化柏联集团结合云南省景迈山茶区本身的自然特色, 将普洱茶种植与庄园有机地结合起来, 融文化、 休闲、 生态、 旅游等为一体, 全新打造出柏联集团独 特的品牌, 更好地体现了普洱茶产品的地域性、 生产工艺的独特性以及家族的 传统性和私密性, 通过一个多功能茶庄园的建设把当地多门类的经济串联起 来, 让当地经济链条灵动地运作起来, 将景迈山普洱茶庄园打造成 “普洱绿 三角”, 为拓宽普洱茶产业链探索了一条新路。

  柏联普洱茶庄园采取 “ 集团 + 公司 + 基地 + 农户” 的产业化模式, 实行 茶地 “分户承包、 分户经营” 的管理办法, 1867 公顷具有 1300 多年种植史的 古茶园、 667 公顷现代茶园都按照茶农的人口数和能力、 茶地等级签订承包经 营合同, 明确企业和茶农的责、 权、 利, 调动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茶农承 包茶地后, 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管理茶地, 适时对承包茶地进行采摘、 除草、 病虫害防治、 深翻、 施肥、 修剪、 改种改良等作业。 同时, 柏联普洱茶庄园对 茶地的浅耕、 深翻、 修剪等, 均由专门的技术指导员对茶农进行适时指导, 积 极推进基地建设向标准化、 规模化方向发展。

  同时柏联普洱茶庄园按照 “优质、 高产、 高效、 生态、 安全” 的原则, 引导农户发展无公害、 绿色、 有机茶园, 加强茶园基地的绿化、 道路和水利等 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和产量, 保证普洱茶产业持续、 稳定 地发展, 满足人们对绿色、 环保食品的迫切需求。

  柏联普洱茶庄园采用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 建立起可追溯的茶园和加工 厂。 柏联普洱茶庄园一贯坚持生产 “绿色健康的茶叶饮品”, 遵守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 通过环境保护等方法, 保证茶叶产品品质, 实现生产和经营上的低碳 化; 做到从柏联普洱茶庄园里走出的茶叶, 都符合国家绿色茶叶标准。

  柏联集团坚持走精品路线、 做高端品牌。 该公司将云南少数民族特色与现 代化建筑元素相结合, 使制茶坊与周围茶园浑然一体。 为了方便游客观光, 保 证生产环境的整洁, 参观的走廊与茶园相融, 使茶坊成为从 “茶园里长出来 的制茶坊” 。

  按照国际化定位设计的柏联普洱 LOGO———生命之树,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 柏联普洱茶设计的产品外形包装把云南民族元素特别是景 迈山的土壤、 石头、 弹石路、 茶园、 建筑、 民俗、 服饰等元素融入其中, 体现 了少数民族的风情。

  柏联普洱茶庄园,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庄、 茶园、 茶山, 它为普洱茶产 业和旅游文化产业找到了结合点。 柏联集团依托景迈山具备走向世界的三个 唯一性, 即唯一保留的北回归线上原始森林中的万亩千年古茶园, 唯一的一 处百越、 百濮先民的千年茶文化遗存, 唯一的独具风味的景迈香普洱茶 (景 迈香是一种兰花香, 是一种山野之香、 雨林之香、 王者之香), 在庄园里设 计了茶园、 茶山寨、 制茶坊、 储茶仓、 茶道馆、 茶博物馆、 茶禅合一会所、 “景迈雨林” 会所等 8 个保护和开发项目, 形成普洱茶文化的展示和体验景 区, 使普洱茶向文化、 旅游等行业渗透, 实现了茶产品与茶文化、 茶旅游的 一体化经营。

  柏联普洱茶庄园转变经营理念, 打造 “品牌营销”, 在昆明黄金商业区柏 联广场建设了 300 平方米的旗舰店、 1000 平方米的普洱茶会所, 在柏联 SPA 酒店建设了全省乃至全国收藏老茶最全的普洱茶博物馆和普洱茶品饮、 销售场 所, 腾冲和顺小巷和柏联普洱茶庄园内也有柏联普洱的产品展示馆和销售终 端。 柏联普洱旗舰店是一个集中展示柏联普洱的品牌精神和品牌风格的形象 店、 概念店, 是柏联普洱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未来普洱茶 走向国际化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将把普洱茶庄园的品牌精神和高品质产 品带到世界各地。

  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建设和运营转变了传统茶园模式, 是一种应用商贸带动 农业发展的新型茶业经营模式, 扬弃了片面的枯燥的品茗活动, 依靠美食、 旅 游等丰富了庄园的经营内容, 带动了更广泛人群的介入, 而且融进了所在地的 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使柏联普洱茶庄园成为城郊型的都市农业观光园。 柏联集 团通过建立柏联普洱茶庄园, 发展了集种植、 生产、 营销、 文化、 旅游、 科研 于一体的全新运营模式, 该模式实现了 “用法国葡萄酒庄园的理念做普洱茶” 的设想。

  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国际认证工作也在筹备之中, 相信被贴上国际认证标签 的柏联普洱茶庄园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信赖, 放心前往旅游和购物, 为柏联普洱 茶庄园拓展国际市场、 塑造国际品牌形象创造新的条件和机遇。

  天津天士力集团于 2008 年 10 月在云南省普洱市注册成立了云南天士力生 物茶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为 4000 万元, 主要进行生物茶技术的研发、 服 务、 成果转让和药品、 食品、 保健品的开发研究。 在选择进入茶行业之时, 天 士力没有选择其他茶类, 而是选择了普洱茶。

  天士力集团是看准了普洱茶的保健养生功效, 作为一家药企, 选择这样的 项目最合适。 天士力集团依靠云南省及普洱市根据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思路和传 统茶产业升级的契机提出的 “科学普洱” 全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与大力支持, 依 托十多年来将传统中药打造为现代中药的先进思想、 文化、 科技、 管理的结晶, 发扬云南省及普洱市普洱茶生态茶园及千年普洱茶发展的精髓, 力争实现产品的 功能化、 便捷化、国际化, 最终将健康、 养生、 文化、 品牌转换成价值。

  天士力是中国首个将现代中药技术引入茶行业的企业, 它基于让人人能喝 到健康时尚茶饮的理念, 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上选用云南省大叶种普洱茶, 根据 科学的生产程序, 打造出接近纳米级的纯天然、 含高倍普洱茶精华的 “帝泊洱” 品牌即溶普洱茶珍系列产品, 这打破了传统普洱茶砖、 饼、 沱的固有紧压形态, 符合当代人们的理念及要求。 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喝起来很方便, 就像速溶咖啡 一样, 撕开包装, 倒入白开水, 就能饮用了, 使饮茶过程实现了便捷化。

  帝泊洱的定位是 “健康、 便捷、 纯生态”, 让人人都能喝上优质普洱茶, 化繁为简、 随时随地喝普洱茶, 让普洱茶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饮品。 为了使其 产品成为满足消费者期待的一种安全、 便捷的饮品, 帝泊洱公司制定了一套完 整的从种植、 采摘、 加工到运输、 仓储、销售全程标准化的生产标准。 帝泊洱 改变了普洱茶 “生产过程不卫生, 工艺独特但缺乏标准, 饮用效果显著但缺 乏科学数据, 国内外很有名气但缺乏品牌” 的形象。

  帝泊洱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 形成品牌, 延伸产业链, 实现茶农增 收, 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标。 2008 ~ 2009 年, 帝泊洱公司开发出袋泡茶、 粉 状速溶茶、 罐装茶等新产品。 2009 ~ 2010 年, 帝泊洱公司又开发出具有降血 糖、 降血脂、 抗衰老等系列功能的普洱茶。 2010 ~ 2013 年, 帝泊洱公司开发 出普洱茶抗肿瘤、 抗衰老等系列新药。

  按照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总体思路, 天士力集团从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 饮食之一的茶入手, 寻找到最优质的茶产业资源和最具优势的茶产业区域, 运 用现代技术, 改造茶叶传统产业, 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 开发了以 “帝 泊洱即溶普洱茶珍” 为龙头的一系列新产品, 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经济 效益, 为中国茶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与模式。

  ∗ 周红杰、 李亚莉,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 王立波, 云南省农业厅茶叶办公室; 郑慕容、 许腾升、 刘洋、 邓秀娟、 熊丽娜、 邢倩倩,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 单治国,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 普洱学院。

上一篇:茶生产技术 茶文化的起点NG体育 下一篇:茶叶从种植到采摘(茶叶NG体育从种植到采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