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G体育广丰区人民政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我区茶叶生产和消费潜力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以“建设基地、创建品牌、培育龙头、文化带动”为重点,不断完善科技支撑、良种繁育、标准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扩大茶产品的消费水平,增强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推动我区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区茶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茶园种植的良种化、生态化、规模化和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茶产业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大幅提高,茶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把铜钹山镇建设成为全区重要的农副产品茶叶交易批发、信息中心和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到2020年,全区茶叶面积达到6万亩,茶叶年产量5000吨,年农业产值2.5亿元,综合产值8亿元。

  ——实现一、二、三产业总值8亿元。其中:一产(农业生产总值)2.5亿元;二产3亿元;三产2.5亿元。【注:一产指茶农销售茶叶鲜叶原料和自办企业加工的茶产品,二产指茶叶精制,茶叶深加工、茶叶机械制造等工业产值,三产指茶叶信息、投资、科技开发、茶叶流通、茶叶旅游等产值】

  ——新植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建设。到2020年,全区茶园总面积发展到6万亩,新开发茶园面积5万亩,低改面积1万亩;采摘面积达到6万亩。

  ——茶产业加工厂(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扶持鼓励新建或者培育茶叶规模加工厂6家以上,加强对现有6家企业/合作社提升改造力度,到2020年,确保全区茶叶加工厂(企业/合作社等)总数达到40家,其中新建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要达到30吨以上;扶持3-6家大型的有带动能力的茶叶龙头企业,争取建成2个以上企业年销售额达到千万元以上;创建国内知名品牌4-6个、省内知名品牌10-15个。

  ——茶产品交易市场建设。NG体育在铜钹山镇、嵩峰乡、东阳乡各建设一个茶叶(茶青)产地交易市场。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区共建成3个良种繁育中心(基地),每个基地50亩,包括品种圃、采穗圃、苗圃,全区合计共建设良种繁育面积150亩,年提供优质茶苗1440万株,负责向本区及周边茶叶开发提供苗木。

  ——标准茶园及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争取全区标准茶园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以铜钹山镇、嵩峰乡、东阳乡为重点,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茶叶标准园示范区建设,分年度建设3个茶叶标准园。

  ——有机茶基地建设。在铜钹山镇、嵩峰乡、东阳乡开展有机茶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区共建设有机茶基地面积4万亩。

  根据我区茶产业现状和种植历史,全区茶叶主要分布重点在铜钹山镇,辐射嵩峰乡、东阳乡、桐畈镇、横山镇

  1.以铜钹山镇(横山镇)为核心示范区。以叶家、高阳、小丰、铁山、柴九洋等村为主,大力生产“铜钹山高山有机茶”。到2020年,实现区域茶园面积2.5万亩。

  2.以嵩峰乡为核心示范区。以十一都、十都、银丰、石岩等村、大洲林场、龙华山为主,大力生产“嵩峰高山有机茶”。到2020年,实现区域茶园面积2万亩。

  3.以东阳乡为核心示范区。以管村、后阳、龙溪、舵阳、二渡关、蒋坞等村为主,大力生产“东阳石井茶”。到2020年,实现区域茶园面积1.5万亩。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分乡、分年实施原则,综合考虑广丰茶叶生产的现有基础、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重点抓好“五个工程、五个体系”,即:生产基地建设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工程、知名品牌创建工程、茶文化与旅游开发工程;科技支撑体系、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流通体系、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

  坚持新建茶园与老茶园改造相结合,建设5万亩新茶园,改造1万亩低产茶园。重点推广清心软枝乌龙、金牡丹、黄金桂、黄金芽、白叶一号、水仙、肉桂等良种,提高茶树育种水平。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等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按照“规模、集约、标准”的原则,把握“整地、栽植、管护”三个关键环节,高起点、高水平地新建高标准茶园。对新建茶园实施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按照“绿色、生态、环保”要求,围绕茶树良种化、布局园林化、种植立体化、肥料有机化、耕采机械化、防控绿色化目标,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支持茶叶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开发,打造一批茶叶重点乡镇和专业村。逐年淘汰低产低效茶园,对低产茶园采取改园、改土、改树、改种和改管理等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更新复壮、优化结构、改善茶园面貌,努力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加快无公害、绿色、优质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加大标准茶园(场)建设力度,支持建设一批1000亩示范园、500亩示范基地、200亩示范点。强化投产茶园管理,推广生态优质有机茶园、标准茶园管理新技术,规范栽培技术,普及茶园机采、机修、机耕,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用工,提升现代化水平。

  坚持春茶、夏秋茶并重原则。实施高、中、低档茶产品协调发展战略,稳步提高单产,提高高档茶产量,扩大中低档茶比重,支持茶厂(企业等)开展夏秋茶生产。加快茶产品精深加工步伐,不断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率,鼓励支持企业开发紧压茶、速溶茶、袋泡茶、花草茶和蒸青茶等各种茶叶新产品。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重点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开发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药品、茶保健品、茶饮料、茶多酚等。加快茶叶初制、老旧企业提升改造和优化,支持企业开展清洁化生产,抓好清洁化生产示点示范,力争到2020年全区60%以上的茶叶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鼓励企业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全市茶产业不断升级。优先扶持经营能力强,拥有注册商标、知名品牌、大型直销店,建有大规模基地,获得相关茶叶质量或质量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向茶叶生产精深加工发展,培育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带动一方,致富一片的核心茶业龙头企业,发挥规模效益,打造茶产业聚集区。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实施茶叶品牌带动工程,做大做强铜钹山河红、盛丰元、贞白、上丰堂、东篱记等茶叶品牌,提升广丰茶叶的影响力。加强知名商标的管理,鼓励支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证明商标、地理商标等,创新机制,完善体系,强化支持,着力把广丰打造成全国茶产业强区,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群众致富的路子。

  依托我区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和人文资源、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不断提升茶文化的影响力。坚持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在茶叶主产区,积极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研究开发茶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客家特色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鼓励支持建设一批茶文化休闲农庄,引导建设茶博馆、观光茶园和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等,增强旅游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充分运用载体,组织开展展示展销、品茶、斗茶、议茶等活动,定期举办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茶产业论坛等活动。鼓励支持茶场、茶企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开展或联合开展茶文化活动。

  依托省内外科技(研)机构,整合力量,创建广丰茶叶科技创新中心,着力研究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茶企建立茶叶科技研发中心,承担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新材料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区、乡、村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支持重点乡(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实用技术的培训、示范、推广。积极开展茶艺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多渠道、多手段开展对茶场、企业等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实行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制度,有计划地选拔一批科技人员采取带资金、项目、带技术的方式到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服务,丰富科技人员的创业形式,鼓励科技人才投入到茶叶发展主战场,实行技术创新奖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成果推广。

  坚持外引与自繁自育相结合的原则,建好良种繁育基地,争取立项建设广丰良种繁育基地,加大对野生茶树的保护,支持建立茶树无性系良种母本园和无性系良种繁育圃基地,加大对良种的培育、改良和推广,提高我区茶树育种水平和良种覆盖率,满足我区新建茶园用苗需求。

  按照国家无公害茶和有机产品标准,建立完善茶叶区级茶叶标准化体系,推行茶叶标准化采摘与制作,规范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藏等,加快推进生产工艺标准化。建立和完善茶叶标准化推广、检测、评价、信息服务体系。支持企业进行QS认证,鼓励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等认证。

  立足本省、本市、本区,拓展全国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辐射能力,优化整合市场资源,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全省知名,辐射全国的茶叶交易集散中心(市场)。在茶叶重点乡镇,建立茶青交易市场。支持提升茶叶储藏保鲜能力等,在茶叶重点产销区改扩建一批储藏能力达50吨以上的保鲜库。鼓励龙头企业在销区设立专卖店、直营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中城市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借助大型连锁商或网络系统,扩大我区茶叶市场的覆盖面。积极采取茶叶连锁经营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茶叶流通配送、服务中介组织,培育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大我区茶叶销售规模。

  依托现有的质量检测检验机构,整合、充实检测力量,设立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中心)。支持设立区级茶叶质量安全及茶树病虫草害防治预测预报站、乡镇预测预报点,配备专人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逐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和病虫害防治监控与预警体系。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实现茶叶质量全程可监控、可溯源。强化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制度。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立植保专业队,实行统防统治。

  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成立上饶市广丰区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区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商务局、文化局、旅游局、金融办、供销社、银行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负责全区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管理等工作。茶叶主要产销区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地茶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

  区级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水利、扶贫、农业开发等资金进行扶持。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茶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方式,由无偿支持为主转为有偿支持为主,通过财政资金参股、控股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以及科技研发等资金按照项目适宜原则向茶产业倾斜。落实茶产业税收减免政策,制定土地利用、工商注册等组合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茶产业,促进茶产业良性发展。

  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强化金融机构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协调引导农信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茶叶生产大中型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茶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茶叶保险业务,降低茶叶企业和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的生产经营风险。采取联合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发行债券等多样化融资方式,实现茶产业投资快速增加。围绕茶产业的销售、加工、种植等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合作者,与国内外大茶叶生产经营商联合,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返租倒包、土地置换、合作社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回乡创业人员、种茶大户和广大茶农自筹资金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精深加工企业等。

  加大对茶产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与培育力度,重点支持市(区)级和跨地区、辐射范围较大的茶叶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等。大力培育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农等产业经营主体,优化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茶农”等模式,推行农户生产鲜叶、加工厂(专业合作社)加工成品、公司品牌化经营的模式,建设一批与茶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扩大产业覆盖面和带动力。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机构在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源头控制和茶叶初制加工等过程中服务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特别是在国内著名知名电视台等高端广告平台投放广丰茶叶宣传广告,普及茶叶消费知识,促进茶叶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成为主体市场。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茶叶博览会、学术研讨会及各种宣传活动,塑造广丰茶叶品牌形象。

上一篇:专家现场推介药茶生产加工机械化装备 助NG体育力打造全国第七大茶系 下一篇:NG体育觅知网 - 版权图片素材网站PPT模板PSAIPNG图片素材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