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G体育茶文化发展现状十篇

  (1)茶文化的概念。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无论是最早发现茶、饮茶、种茶都是从中国开始。从古至今,茶根植于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千年的历史长河的涤荡之下,茶已经由物质文化上升到了精神文化,是融多种科学于一体的文化体系。在实际生活中,以以下几种形态构筑成为茶文化,即分为物质形态文化、心理势态文化、行为艺术文化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文化。物质形态文化主要是从研究茶产业的基本品种栽培、相关产品制造、专业加工技术、运输过程保存、品种化学成分及成品疗效价值等有关方面出发,专指人们进行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当然也涵盖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如:品茶时所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心理势态形成了茶德,造就了茶道,充分体现了人们在应用茶叶的同时从中提炼出超越茶叶本身意义的价值观念;行为艺术文化将端茶待客之礼表现的淋漓尽致,使茶叶在其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相关法律制度文化则在法律法规方面为茶叶的生产和消费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2)茶文化的典型特征。茶文化是典型的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着重渲染精神层面文化上的产物,是高雅与通俗的结合。从陆羽的茶经开始,就不难看出,他不仅从自然现象方面讲茶之源、之出、之造、之具,而且在谈茶的生长、烹煮时又融进了辩证思维,提出哲理。茶造型千姿百态,命名丰富多彩,其滋味、色泽、香气各具特色,人们又可通过品茶、饮茶来达到雅志、修身、交友等的一些高层次追求,成为精神的象征。茶文化是实用与娱乐的结合。茶,可解人烦渴消人处暑,可养人性情怡人情操,可医人病症可入人药方,可娱人以乐进而放松身心。在茶叶文化之旅中,可品味茶的芬芳,享受茶的内涵,更可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拥抱久违的乡土气息。

  (3)茶文化的功能。发扬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茶文化隶属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哲学思想都介入茶文化。儒家的饮茶之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将茶叶与人们的道德修养结合起来,认为饮茶能够修身平气护心元、陶智养德增心智、修品炼行广心胸。道家的饮茶之人认为茶的自然本性中含有“静、虚、清、淡”的一面符合道家的核心思想 “虚静自然”、“无为而治”,以及“道法自然”。佛家的饮茶之人认为,饮茶之后能涤烦去燥,内心宁静,这是参禅悟道最佳的状态,因此,茶事也就成为了佛家禅事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深刻而积极的作用,做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的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容纳包涵了譬如坚忍谦虚、节俭奉献等等的传统美德,推广茶文化,必能使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蕴含“最中国”的别样美丽!

  整合社会关系,加强社会交往。礼俗生活与茶紧密联系。在百姓生活中,以茶待客是一种基本的礼节。在婚姻礼俗中,茶也被当做媒介物和吉祥如意之灵物。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带去了茶,也将汉族饮茶习惯带到了边疆。茶也用于丧葬礼仪和祭祀礼仪中,在产茶区,丧者要枕茶枕,手中要拿茶包等。茶也具有良好的交际功能,一杯清茶饮下去,能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思维清晰;待人以茶常被视为高雅之举,也表示友善与尊敬他人之意,在现代的一些外事活动、招商引资、亲友聚会等活动中都能够借助茶来增强会晤交往时和睦融洽气氛。

  提倡清廉俭德,倡导社会风气的好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倡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一些人在精神层面和心态层面出现了用功力去衡量一切现象、去评判一切事物。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奉为人生信条。而茶文化中清廉俭德的教化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的第一章中就写明饮茶对自重操行和崇尚清廉俭德之人最为适宜。在当代,中国、日本、韩国的茶文化都体现出“重义轻利”、“德治教化”等价值观。以茶为伴,在飘渺的茶香中使人忘却名利之争,在微涩的口感中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以茶为媒,扩大对外交流。茶文化具有国际性,不光是在亚洲范围内流传,也传到世界各地,融入本地的生活方式,让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具典雅之气,从而发展成为风情各异的饮茶风俗。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就是茶叶。18世纪,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就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是当时中西贸易的核心商品。茶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世界各国的茶叶爱好者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茶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茶文化的交流已经超越了国界、种族、流派,必将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茶文化产业,它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活动,它开发了茶文化所蕴含的商品价值,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生产领域,创立了一个广阔的经济领域。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是以具体的茶文化产品和有形的茶文化服务为依托,体现了精神性和商品性相结合的双重属性,茶文化产业是介于茶文化元素的概念和茶叶经济产业的概念两者之间,其着眼点在于产业的建设、侧重点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注重点在于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茶文化产业是一种休闲文化产业,人们可以从茶文化产品和服务中获得身心的舒适自由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茶文化产业是一种审美文化产业,由于文化的参与和渲染,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日常品茶、包装、茶具,以及茶叶的选购、冲泡,乃至整个过程,无不体现出中国美的创造和鉴赏,品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无可指责,臻于极致。显而易见,茶文化产业体现了一种中国式的养生文化产业。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普遍追求健康的自然的生活方式,茶的自然品质也符合当代社会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风气。

  (1)生态条件优越,无污染。陕西是秦巴茶文化的发祥地,是黑茶的发源地。陕茶始于西周,明清时期,曾为贡品。据有关材料表明,目前仅全陕西省就有21个县、区种植、生产多品种的茶叶。各地茶园总面积已经达到62942公顷,年茶叶总产量高达12827吨。茶叶生产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该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农民致富的主渠道。

  陕茶的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茶园全部在秦巴山区,属江北高纬度茶区,湿度大,阳光照射率高,常有水雾笼罩,绿植覆盖率为50%左右,特别符合茶树生长特性。受当地的生态环境气候温度的影响,茶芽生长缓慢,嫩度非常好。又因为生长周期长,微量元素涵盖率高,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多,茶多酚含量甚至可以达到28%以上,咖啡碱含量达到4.5%以上,氨基酸含量达到3%以上,水津出物达到43%;而江南茶区的上述各值分别平均为23%、2.5%、1.8%和37%。

  (2)产量增多、品质提高。有资料表明,2003年陕西产茶量为7952吨,2006年陕西产茶量为12827吨,而到了2013年陕西省茶园面积达到162万亩,茶产量为4.3万吨,产值55.9亿元,陕西的茶产业处于良性循环发展阶段,目前,省级标准化茶园24个,其中部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园9个。这为茶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企业势头强劲、品牌建设稳步推进。陕西省近年来茶叶行业资源整合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省级龙头茶业,创建了“茶叶基地+龙头茶企+养茶农户”的新型特色产业链发展的规模经济。已经重点打造了“午子仙毫”、“宁强雀舌”、“毛尖”、“秦岭泉茗”等大品牌。

  (1)茶树品种老化、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陕西茶园整体品种混杂,退化严重,茶园鲜芽萌发时间不同,叶片颜色不一致,芽叶大小不等,种植技术落后,广种薄收,单产低。茶叶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受地理条件限制,茶叶初加工还依赖于半手工操作,现代机械化利用率不高,据调查,大多数茶农还都使用的是传统机械加工茶叶,产能严重偏低。

  (2)经营分散、管理混乱。长期以来,陕西省内的茶叶从生产到经营,始终都是各自为阵,分散经营,并没有稳扎稳打的形成以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为链接,将销售市场和产茶基地连接起来的生产经营销售的一体化模式。并且大多数经营者没有接受过专门管理经营培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难以招架,从而使茶企业的优势潜力难以发挥。茶叶经营的营销网络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注重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抓起的人少。而且,茶叶品牌多但是没有名牌产品,对茶叶的副产品开发不足。

  (3)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商的资金投入与产业开发的实际需求差距很大,在茶园建设上,新建和改造茶园步伐比较缓慢,企业规模小,虽然引进了一些名茶加工机械,但也是杯水车薪,在更新设备和扩大生产规模上缓慢,影响着茶叶开发步伐。

  (4)专业人才缺乏,宣传不够致市场占有率低。从一定程度来讲,相关茶叶技术推广人员的从业率极低,并且在这一群体中,受过正规茶文化教育的人员更加稀少,所以茶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技术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陕西虽然有着久远的茶叶历史,但是,对茶文化的提炼不够,只能通过整理民间传说,来作为佐证茶文化的历史资料,使得拓展陕西茶历史工作难度较大,以至于陕西茶文化提炼和宣传滞后于全国其他省份。

  对于低产茶园,最有效的改造方式就是提升其产能,加大推广先进茶叶技术,不断引进新茶品种,全面有效提升低产茶园产能,建立健全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并增加专项研制多花色品种的茶叶门类,将乌龙茶、花茶、和特种保健茶不断推向市场,促进茶叶的产品多样化,从而提高产值。加快茶叶加工体系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淘汰落后的设备,有效增强精细加工的技术工艺能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减轻劳动强度,继续严抓茶叶产品质量,以期做到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高。

  陕西省做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厚重广博,具体在南宋时期,中央政府专设茶马司于汉中,负责该区域茶事。应进一步加大陕西茶文化素材的挖掘工作,加快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走茶产品与禅文化一体化的经营道路,要认真提炼和宣扬茶文化,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发茶旅游产业。可以根据茶文化的特点,推出茶园生态游,努力打造以茶产地为主的休闲游;茶叶节庆游,依托茶叶节,展开“茶与文化;茶与健康;茶与城市;茶与旅游”为主题的活动,以提升陕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他如茶文化旅游,各地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如人文环境、历史渊源、独有特色等等,再结合游客的需求偏好,如探秘心理、增广见闻需求、爱茶成痴状态等等,创建和组合出别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如:茶乡夏令营,茶乡健康游等等。

  茶农是茶产业文化中组织化程度低的单一个体,他们主要凭借的是传统经验对茶树进行栽培,以及对茶叶进行进一步加工,要加强对企业员工和茶农的培训,将茶农的传统制茶经验与现代化生态科技相结合,培养茶文化产业专门人才,调整目前茶文化行业内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导,调整其知识结构,尽快发挥这些人才在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产业政策是茶产业文化的有效保障。基于我国茶叶品种多样化,地域之间的竞争激烈,同行业和各部门壁垒难以打破等原因,在茶产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寻求政府的支持,寻求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使茶产业文化体系中的各方参与者准确定位自身属性,明确产业主题,兼顾产业交叉,推动产业辐射,坚持走国家、集体、社团、个人一起兴办茶文化产业之路,制定投融资政策,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将多种所有制成份引导进来,丰富茶文化产业建设的经济多样性,打造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

  [1] 李天芳.陕南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结构研究[M].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8.

  [2] 刘华旭.陕西茶产业发展问题探索[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03.

  [3] 龚永新.茶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推动[M].产业与科级论坛,2009.01.

  [4] 吴澎,黄晓琴.茶文化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07.

  河南省信阳市产茶历史悠久,信阳毛尖茶久负盛名,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品牌效应及市场占有率远逊于中国其他名茶,在河南省外影响极小。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信阳市的茶叶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品牌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制约了信阳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信阳市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当地制约茶叶发展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信阳市茶产业发展的相应策略,也就意义深远。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首先表现为茶园面积的快速增长。信阳市本来就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近年来在政府“田改茶”等一系列富民强茶工程的推动下,信阳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在原高山老茶园的基础上新建了一批丘陵、大田茶园,茶园面积大大增加,截止目前,已达120万亩。其次茶叶种植分布区域也相对集中。信阳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河、光山、商城、固始、新县和罗山6个区县,6区县茶园面积接近全市茶园总面积的95%。信阳茶叶的规模种植也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信阳市以建设万亩茶乡、千亩茶村为目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建设,建设起了一批精品示范园,信阳茶的规模种植发展迅速。

  2.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近年来,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信阳各地把发展名优茶以及机械化生产作为推进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招商引资、以工代赈、资金扶植等多种手段,帮助基层茶场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不断完善茶叶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信阳市名优茶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机械化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以五云、信阳卢氏、文新、蓝天玉叶、新林、申林、仰天等为主的龙头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如文新茶叶有限公司将毛尖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等有机地衔接起来,较好地解决了茶农小生产与茶叶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即实现了茶叶的加工增值,又实现了农民的增收。

  3.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销售网络体系发展迅速。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信阳毛尖”于1913年定名,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于195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荣获国家金奖。1991年,在杭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上,信阳毛尖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信阳毛尖荣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茶叶类唯一金奖。一连串的荣誉称号使信阳毛尖茶得以名扬海内外,连续成功举办18届茶叶文化节,也使信阳毛尖茶的品牌影响力大为增强。全市拥有龙潭 、文新、五云、蓝天玉叶、九华山、仰天雪绿、青峰云雾等众多知名品牌,全市各产茶县区目前都已建成有茶叶贸易市场。据统计,已建成城区茶叶贸易市场和乡镇初级茶叶市场1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20多个,有一半以上的名优茶通过市场交易完成。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信阳茶叶销售网点3000余处,专业销售人员约2万人,并成立了信阳市茶叶流通协会,建立了“信阳毛尖信息网”和“信阳毛尖茶网”,较好地扩大了信阳毛尖茶的品牌影响力,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

  1.品牌意识淡薄。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茶农还是没有转变传统的产品观念,在茶叶的采摘过程中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茶叶的采摘质量。一些中小加工企业实力不强,目光短浅,品牌经营意识淡薄,只把茶叶当做一种产品而非商品来生产,更别提把信阳毛尖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与维护。少数的大企业虽然比较看重品牌,由于目前宣传力度还不够,政府也缺乏足够的引导和扶持等原因,少数大企业也无力改变现状。以至于当前信阳的茶叶市场中,茶叶质量良莠不齐,但质量等次全标特级,价格虚高,产品包装全仿名牌,以至于好品牌也被仿冒品给砸了,弄使信阳毛尖的市场稳定性和客户稳定性极度欠缺。并且在销售过程中,由于特级、一级、二级 、三级 、四级、五级茶叶之间的品质差别难以分辨,茶叶级与级之间的技术鉴别标准并不严格,了解的人甚少,不是茶农的人,只通过外形很难把茶叶的档次分辨清楚,销售时特级茶与一级、二级茶在价格上相差悬殊,一些品牌意识淡薄的中小企业为了从中谋取私利,经常会掺杂一些低级茶在高级茶叶里,按正常的高级茶叶销售,结果常会出现低档茶高价卖的情况,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到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从另一方面讲信阳茶叶作为一种农副产品,生产很难规范,家庭作坊式的茶叶生产与销售也让茶叶品牌的形成显得先天不足。

  2.产品科技含量低,工艺创新有欠缺。首先,茶园老化现象依旧存在。通过笔者在信阳市河区的走访发现,当地大部分茶农只把茶叶种植当做副业生产,并且选择种茶大都源于当地种植习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农更新茶园的动机。根据信阳毛尖网的数据显示,信阳市20世纪六、七年代种植的老茶园面积仍然较大,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5%左右,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其次,茶农科技意识不高。茶农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大都依靠传统落后的生产经验,重种轻管,重量轻质,对茶山、茶园缺乏科学管理,在生产过程中过多依靠化肥、农药等,影响了信阳茶的质量。信阳老茶园大都坐落于海拔300~800m的山区,山区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这一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叶生产的科技投入,造成了信阳市茶产业低比例的良种茶园与低比例的机械化生产并存的状况。再次,茶叶加工技术改进缓慢。由于缺乏大的龙头企业、茶农采取家庭作坊式的茶叶生产以及技术推广工作不到位等种种原因,信阳市茶叶科技投入不足,茶叶生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缓慢,一些新技术,如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的示范应用均未能有效地开展,阻碍和制约了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范围狭窄。信阳市采取“茶叶搭台 经贸唱戏”的方针,自1992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十八届茶叶文化节,弘扬茶文化,以求促进信阳茶产业发展,但茶文化节特色并没有太多的付诸行动,文化节缺乏特色。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信阳市许多老百姓都已对茶叶节产生了视觉疲劳,不愿观看,并且茶叶节“以茶为谋 招商引资”的定位更多的在于以茶叶为媒介宣传信阳形象,在推动茶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并不如预想中的大。茶文化节的影响也只是局限于在河南地区,在外省宣传极少。电视媒体、广告、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运用不到位,以至于信阳毛尖很难走出河南。

  4.政府管理存在缺失。在发展茶产业时,信阳市政府更多的倾向于宣传信阳毛尖茶叶品牌和引导信阳毛尖走向市场,对茶叶的生产、市场流通等则缺乏有效地监管。

  首先,在生产上,信阳毛尖茶的种植、生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种什么样的茶,种多少茶,生产的茶叶以何种价格出售等都是茶农自己的事,政府很少过问。

  其次,在销售市场上,茶叶定价相当混乱。各不同等级的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茶农们只是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以及自己的短期利益来考虑茶叶的交易买卖,不注重茶叶品牌无形资产的宣传。交易市场秩序混乱,销售很不规范,销售市场的混乱还表现为市场上茶叶质量的鱼龙混杂,根据信阳市茶叶协会的规定,只要是生产原料来自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的产茶乡、镇和茶场,生产工艺和品质特征符合信阳毛尖标准,只要向信阳市茶叶协会递交使用申请书,经审查符合条件,就可使用由茶叶协会印制的带有信阳毛尖字样的地理商标和原产地标记、图案的包装。信阳市茶叶协会除了授权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使用包装以外,也允许一些茶叶销售小门店进行包装盒的买卖,这样就容易造成信阳毛尖包装盒的滥卖,根本保证不了市场上茶叶的质量,造成信阳毛尖的口碑下降,消费者信誉度大受影响。由于监管不力,大量外来劣质茶涌进信阳,假冒信阳茶进行销售,影响了信阳茶的声誉。

  再次,近年来,根据《信阳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信政文[2006]132号)的要求,信阳市政府在推进特色茶产业示范区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扶植基金,以期推进茶叶的产业化经营,推进产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茶产业的扶植基金存在利用不到位的状况,部分茶叶示范园的建设不是为了发展茶产业,而是为了谋求政府的扶植基金,在对扶持基金利用的监管方面,政府行为存在一定的缺失。

  1.实施质量推进战略。茶叶的质量是茶叶品牌的生命,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信阳茶要突破现状,茶农及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加工企业,政府都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首先茶农及茶叶生产基地要根据市场需求选育早生、优质、抗病虫性强且适制毛尖茶的茶树新品种,更新茶山茶园,加快茶园良种化进程。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加大对机械、科技的投入力度,改变以往粗放种植的方式,并且在茶叶的采摘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产品观念,走以质取胜之路。其次茶叶加工企业要加大对茶叶深度加工技术的研究,在努力提高茶叶质量的同时开发新产品,比如保健茶,茶饮料和茶食品等,推进多元开发战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茶叶科技含量,提高茶叶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再次政府应进一步强化自身职能,通过资金扶植等方式引导茶农进行茶树品种的选取,引导茶农进行茶园更新。并改变当前的管理方式,加强市场管理,组织专门机构对市场中鱼龙混杂的茶叶进行清理,打击伪冒假劣行为。

  2.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品牌效应却远逊于中国其他名茶,甚至没能走出河南,要想信阳毛尖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品牌效应,政府应从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首先应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突出茶叶文化节特色的同时,通过广告、媒体等进一步对信阳毛尖进行宣传。其次实施文化推进战略,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普及茶知识,推进喝茶、论茶的健康风尚,形成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在争取更大的消费市场的同时,打造中国茶都的平台。可以尝试在全市范围内将路名、地名等以“茶”命名,并开发出具有浓郁茶文化的旅游景点,努力打造茶都风韵,使信阳毛尖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2]朱智慧.浅析信阳毛尖茶的突围之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51~52

  [5]刘燕妮.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19)

  [6]许建满,杨带荣.潮安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广东茶业.2006(4)

  摘要:对于茶文化体系来说,如果能够将其应用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提供重要的载体和空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其必然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和帮助。本文拟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现状以及其发展要求认知,从而探究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及美学意义。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茶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阶层中,成为集合社会科学、人文科技、自然三位于一体的全能型文化,我国人民对茶的认识也从简单的饮用逐渐发展到药用、待客、祭祀等方面,同时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绘画书法,歌舞等艺术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可以说,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内涵元素更为丰富。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开展状况,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动画电影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是为茶文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可以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内涵成熟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该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多样元素,尤其是茶文化体系实际上是社会大众的饮茶习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体系化结合。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诸多元素,除了物质上的元素内容外,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也是我们应用该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1.1茶文化的内容分析茶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种植、烘焙、冲泡茶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包括古老的茶道,茶诗,茶舞,茶艺表演等等内容,尤其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茶文化达到发展的高峰期,而这一时期我国的诗词文化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大量有关茶文化的作品因此流传下来,并且茶文化的发展与我国的宗教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之后的茶文化,更是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

  茶文化由于它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历史有关茶文化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武王伐纣时候茶叶就已经成为了贡品,随后茶叶作为贸易产品,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物品;此外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新时期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让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让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更加显著;茶文化还有民族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彰显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展现的思维理念和价值内涵,而这实际上也发展成为当前我们应用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人们的观赏需要也呈现出了全新变化,而动画电影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诠释。通过对动画电影作品的具体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其整个设计过程,未能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从而限制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效果。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动画电影大国,两个国家的作品也各具特色,美国的动画电影以数字化的制作为代表,主要的特点在于运用夸张的人物形象表达出“美国梦”的价值观点,而日本的动画电影则是以喷笔绘制为主,人物造型设计优美,内容含义丰富。中国作为动画电影制作的后起之秀,在不断探索中追求创新,成功制作出一大批成熟的动画电影作品,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动画电影制作的前列。

  动画电影与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它善于运用人物造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注重细节的刻画让观众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数字化技术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之后让整个画面达到非常完美的效果,曲折的情节和大团圆的结局能够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鲜明的主题洋溢着价值理念,配合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让国产的动画电影作品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但是从我国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缺乏必要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内涵,特别是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时,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和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艺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随着当前人们审美理念不断变化,如今人们对美学的价值意义认知更为成熟,从以往的关注外在逐渐发展为关注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与整个茶文化理念内涵应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大量有关于茶文化的影视作品,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乌龙小子》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影视作品可以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合适的载体,同时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茶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借助动画人物让观众更深入了解这一文化,我国地域辽阔,茶文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为动画电影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借助茶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开拓动画电影的制作思路。

  茶文化的内涵丰富,由茶文化衍生出的茶歌茶舞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利用这些文化价值进行设计的动画人物造型可以让观众有熟悉感,同时在动画电影中穿插的茶艺镜头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同时茶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借此促进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从美学角度出发,我国茶文化中的茶艺表演有着独特的东方之美,它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在动画电影中具体体现。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文化与儒释道宗教的结合更是为茶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充实。近些年来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影视作者开始关注我国这一传统文化,因此,通过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认知,可以看到其中存在各项元素能够被应用到当前所开展的动画电影作品设计过程中,当然,认知该元素在整个动画电影作品中的应用思路,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美学意义,从而为茶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之所以要融入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其从实际上看,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内涵变化有着重要关联。

  以茶为主题,以动画电影作品为载体,加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用观众所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一文化,从而达到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感受茶文化温润的气质。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理念变化状况,不难看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因此,如果能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理念,其必然能够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运用既可以为电影整体增添美好,让电影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我国古老文化的传承提供合适的载体,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这一文化。动画电影作品作为一项系统化的设计活动,在开展该设计活动时,不仅要充分注重融入完善的设计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定位,通过具体元素内容的诠释和表达,从而若满足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不仅如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融入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设计元素的同时,提升整个动画作品设计活动的设计品质。

  [1]孙珊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34-137.

  [2]曹彦琰.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152-155.

  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与网络环境的有效融入,尤其是随着当前“互联网+”与各个产业发展的融入程度不断提升。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建设来说,成熟应用网络资源,融入网络环境,构建会计信息共享机制极为必要。而从目前整个茶叶企业建设状况看,其会计信息共享机制较为欠缺,其影响了茶叶企业经营建设的成熟度,尤其是未能为茶叶企业提供相应基础。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体系化的文化元素。而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元素,还是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都是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值得被我们深入传承和系统化融入的内容。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全面,如今茶叶企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机遇期,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以及市场发展的具体需求,实际上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命题。从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状况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于企业经营与市场发展需要的融入度不够,尤其是目前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停留在发展的较低阶段,其发展层级与整个市场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茶叶企业相应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就必须对市场需要予以融入,从而使得茶叶企业能够适应整个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而言,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其正处于从发展内涵到发展元素的系统化提升的关键阶段,而互联网建设的成熟发展,决定了整个茶叶企业必须将网络因素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相融合。不仅如此,在网络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和机遇,当然,网络环境也对茶叶企业经营提出了相应要求,相对于传统茶叶的经营管理机制来说,其与互联网+时代的具体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认知不足,弥补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需要,将茶叶企业经营与现代元素相融入,从而必然能够实现茶叶企业现代化机制建设。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果其能够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其能够为自身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尤其是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从而实现自身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其能够让整个茶叶企业内各个经营板块之间互相融入,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最大合力。

  在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其重要元素,现代化的财务机制能够优化茶叶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同时也能够为其茶叶企业适应市场形势,满足自身发展提供了相应基础和前提。当然,在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网络资源的相关信息及应用优势与其相融合,其必然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对于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信息元素,能够为茶叶企业财务体系建设提供前提,同时也能够为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奠定基础。在网络环境影响下,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共享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内涵与价值理念。当然对于茶叶企业会计信息资源来说,只有构建具体的资源共享模式,其资源才能实现最大化发展应用,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优势,构建满足茶叶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当然,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其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建设,需要与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需要相融合,这是该模式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客观的讲,目前多数茶叶企业由于缺乏系统化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因此,企业在应用相关信息时,其缺乏对冗杂信息的有效筛选,因此其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其能够引导茶叶企业形成健康的财务管理机制。实际上,良好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对茶叶企业的影响是内外双向的,其对茶叶企业内部经营来说,其能够为其经营发展,尤其是整个茶叶企业内部各个板块能够形成系统合力,从而提升各个板块之间的最大合力,不仅如此,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也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提供有效支撑。进而为整个茶叶企业实现最大经营效益提供相应基础和保障。而对外来说,通过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其能够引导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尤其充分满足整个网络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在网络环境建设发展不断成熟过程中,信息技术为企业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帮助,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与企业现代化机制建设提供了基础。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看,应用网络环境资源,构建会计信息机制,是整个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但是从当前多数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上看,多数茶叶企业目前尚且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其整体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思想落后,同时其在经营机制建设上也较为落后,更为重要的是多数茶叶企业未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其企业管理相融入。而在信息化机制建设日益成熟的今天,由于缺乏成熟的信息管理机制,企业信息机制建设的不足大大影响了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效果,尤其是企业内部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信息资源应用机制,从而使得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未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与共享,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建设不断成熟,茶叶企业必须结合网络资源的成熟应用,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目标。事实上,当前整个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实现其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机制,可以说,该共享机制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中,其指的是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资源,整合企业资源,通过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各个板块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我国是传统的茶叶大国,完善的茶叶产业发展体系中,茶叶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但是我国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处于传统发展状态,无论是企业的经营内涵,还是其发展成熟度,均与时代的成熟度之间有着重要差别。从当前整个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看,受到委托关系的相关影响,加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专业第三方机构很难为茶叶企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决策帮助和依据,尤其是其很难对茶叶企业成本管控和茶叶资源预算管理机制实施有效开展。尤其是受报税和会计报账等因素影响,其很难确保茶叶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必须借助多种要素,提升茶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比如通过充分应用网络环境和资源优势,构建完善的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等等。客观的讲,在网络环境发展过程中,构建和应用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其实际上是从动态化机制发展状态下,所构建的数据机制,其将为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实质性决策依据和内涵。当然在这一机制中,其能够实现会计核算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功能,通过该共享机制建设,其能够实现财务运行状况的及时有效控制,同时其相对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来说。该机制更具开放性和实时性,不仅如此,其通过电子化应用,从而实现整个机制的高效运用,并且也大大丰富和优化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功能应用,而这一机制建设,实际上也有效解决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时间性,尤其是其能够及时获得数据,从而实现整个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生成,从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在应用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时,如果只是对茶叶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调整和修补,那么其只能是较低程度的完善与解决,其很难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和应用价值。对于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状况及其具体内涵来说。想要实现最佳经营效果,必须从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化要求分析入手,通过创新茶叶企业的管理机制,优化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元素,从而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建设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利用市场理念和时代元素,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要求。相对于我国极具优势的茶叶产业体系来说,当前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经营状态,整个企业与市场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才能实现茶叶企业最佳经营效果就极为必要。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融入和借鉴互联网元素,已经成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因此通过融入网络要素,构建满足茶叶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就是其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1]王京伦.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的IT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兼述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的经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5):215-217.

  [2]冉秋红.基于会计信息共享的组织间成本管理框架及实施路径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62-165.

  [3]卢相君.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共享质量的整体评价———会计信息流动性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5(4):303-306.

  [4]苏蒙娅.新常态下茶叶家族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优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1):181-185.

  4.科学引导茶叶综合利用,推动茶产业发展蔡晓红,屠幼英,CAIXiaohong,TUYouying

  13.依托生态培育品牌推进开化龙顶名茶产业跨越式发展余秀宏,YUXiuhong

  14.加快茶业强市建设步伐的若干思考周煦朝,李腊梅,ZHOUXuzhao,LILamei

  15.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进浙江有机茶产业发展金国庆,JINGuoqing

  18.紧压茶一路走来——记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紧压茶姚晓燕,YAOXiaoyan

  4.茶多酚提取和纯化技术研究进展束鲁燕,汤一,SHULuyan,TANGYi

  8.茶树花对大鼠致畸作用的研究李博,屠幼英,徐纪英,LIBo,TUYouying,XUJiying

  12.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的跨越龚永新,蔡烈伟,GONGYongxin,CAILiewei

  20.夕阳十年照婺州箬阳名茶更香美——记王家斌研究员与金华八婺茶叶胡贡堂

  1.庄晚芳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纪念恩师庄晚芳教授诞辰100周年刘祖生,梁月荣

  2.中华茶文化展亮相不列颠,英伦掀起中国茶热——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英举办中华茶文化展周文劲

  11.师从庄晚芳教授四十年追忆——纪念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百年诞辰潘根生

  18.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地杭州联络处热烈欢迎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孙女吴女士偕丈夫施帝文教授

  22.西湖龙井村茶农户生产经营状况调查许咏梅,林坚,XUYongmei,LINJian

  23.安溪铁观音泉州地区分销商的市场调查研究陈东灵,苏朝晖,CHENDongling,SUZhaohui

  5.茶叶科技创新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杨贤强,王岳飞,YANGXianqiang,WANGYuefei

  6.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茶树品种资源中的应用刘本英,成浩,LIUBenying,CHENGHao

  12.重庆缙云山原产柳叶茶资源及开发利用的初步研究王昕,肖纯,王海燕,WANGXin,XIAOChun,WANGHaiyan

  1.茶叶 温州市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设想朱永明,吴履平,ZHUYongmin,WULuping

  8.六种杀虫剂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苍涛,胡秀卿,吴珉,李振,CANGTao,HUXiuqing,WUMin,LIZhen

  9.原产地域保护绿茶洞庭碧螺春的香气成分韩孝坤,郭雯飞,吕毅,HANXiao-Kun,GUOWen-Fei,LUYi

  16.庄晚芳张堂恒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浙大华家池校区举行/纪念庄晚芳、张堂恒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感赋

  18.浅析巴山·沁园春名茶品质的形成钟应富,朱兆顺,周正科,袁林颖,敬廷桃

  24.一次别开生面的茶业高级论坛——记25位专家教授为羊岩茶场可持续发展把脉活动白云峰

  论文摘要 阐述了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茶叶生产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饮料,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和茶文化的兴起,人们对茶叶数量、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与提高。茶叶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又是安徽省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也是黄山区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并成为广大山区茶农脱贫致富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因此,可持续发展茶叶生产能够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极有前景的“绿色产业”。

  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产茶历史悠久,境内自然条件优异,有丰富的光照、水资源,终年无严寒酷暑,土壤肥沃,植被丰实,气候温暖、云雾多,种茶的条件非常优越,境内茶园良种率达30%,品种有龙井43、柿大茶系列等,境内茶园200hm2,正常年份年产茶叶70余吨,在全区占第6位,产值达800万元,近几年来,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创名牌”工作思路,三口镇的茶叶生产和炒制技术不断提高,主打名茶“黄山槐”被1998年中国国际名茶节认定为具有“叶大扁直、色泽翠绿、滋味鲜爽醇厚”优良品质而闻名,这几年先后获得了省、市名茶称号,使三口镇茶叶名誉大增,致使三口镇优质茶在茶叶市场单价一直稳居全区第2。但目前的猴魁市场,形状各异的猴魁在大量仿制和被篡改,造成了市场上猴魁泛滥横流。这些名茶在被仿冒者严重透支时,消费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失;这些篡改历史名茶做法,对整个猴魁名茶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伤害。

  一是茶园投入不足,管理粗放。三口镇优质茶园面积小,仍有2/3以上面积的茶园生产条件落后,投入不足。由于名茶生产与茶园管理缺乏成熟技术,使茶园重修剪的多,茶园郁闭度低,水土流失严重,茶农在春茶采摘后重剪,茶棵小,茶园面积大,低产面大。重采轻管,致使茶叶内质差、产量低,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加工设备难以迅速推广应用,致使大多数茶园效益低下。二是千家万户的茶叶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经济纽带,没有形成真正的共同体,卖茶难、成本大、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严重制约了三口镇茶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茶叶制作有待规范,不能失去传统特色。除茶园管理粗放、原料欠佳外,生产炒制工艺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好多茶农用理条机杀青,造成杀青不透,用网夹重压使茶汁外溢,虽然茶叶外形好看一些,但香气、滋味下降,色泽难看,茶叶不耐冲泡,失去太平猴魁传统的独特品质。四是社会系列化服务跟不上。首先三口镇境内无茶叶龙头企业,缺少茶叶加工大户;其次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再者就是严重缺乏开发资金,从而限制了三口镇名牌茶叶的开发规模。

  建设生产基地是生产基础。在解决好生产责任制的前提下,对基地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技术管理,首先要按照技术规范对基地茶园进行配套农艺技术管理,扩大良种的应用;其次要改善生产、加工设备条件,培训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品质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于受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三口镇现有的茶园与有机茶园的标准相差甚远,因此要想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必须另僻捷径。2003年三口镇被划为“太平猴魁”原产地保护区,利用这一契机,在三口镇境内雾家坑山场和新明乡三合村境内的三口山场新建2座13.33hm2“猴魁”基地;2007年相继在汪家桥洋田丁坑建立1座33.33hm2猴魁基地。这3座基地均远离城镇、居民生活区、公路而且附近还有一定距离的生物隔离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具有有机茶建立的基础,这一举措还可填补三口镇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空白。

  茶叶生产只有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生产才能上规模,经济才能有实力,才能降低产品成本,保证质量,产销衔接和具有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市场风险有承受能力。鼓励举办龙头企业和经销大户,制定优惠政策,推动茶叶产销一体化经营。积极向外拓展,争取能与国内知名的饮料企业联营合作举办茶叶深度加工企事业(如茶饮料、速溶茶、袋泡茶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与省内、外茶叶商品交易会,以扩大三口镇茶叶在市场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用率和覆盖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科技素质,引导茶农树立“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名牌创效益”的思想观念。

  [1] 江治贤,李莎.广元市茶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茶叶,2008(8):14-15.

  茶叶是尤溪县大宗的传统农产品,茶农主要的经济命脉,是尤溪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尤溪县是福建省的重要产茶区,三明市第一产茶大县。截至2012年底,尤溪县茶园总面积6 700 hm2,毛茶产量达10 024 t,茶叶产值达3.6亿元,种茶农户1.5万户,涉茶人员5.2万多人,茶农从茶叶方面获得的年平均收入达2 200元。

  2008年以来,尤溪县实施了中央财政现代茶业项目,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加大了资金投入,改善了生态茶园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力地推进了茶产业快速发展。但茶叶加工业方面,还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够稳定、茶叶产品单一等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尤溪县9个重点产茶乡镇的茶叶加工企业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

  近年来,尤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工作,把发展茶叶作为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来抓,大力实施扶持龙头创品牌战略,茶叶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据统计,全县15个乡镇中,有14个种植茶叶,规模经营的有12个,尤溪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6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通过“三品”认证的有11家企业、24个产品[1]。

  通过实施现代茶业项目的生态安全高效茶园建设,改良茶园基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企业的加工能力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带动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和提升。截至目前,全县茶叶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有绿尔香、光兴、云富、碧叶馨、天顺、慈心园等9家。

  尤溪红、绿茶精品荟萃,现有“尤溪红”、“尤溪绿茶”2个公共品牌,注册有蓬莱、沈韵、碧叶馨、九阜山、云富等10多个茶叶品牌,其中蓬莱、九阜山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云富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截至2013年7月,共有41家企业,“七香一品白”、“尤溪红”等135个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名优奖,其中绿茶“七香一品白”获2009年省名茶·金奖。这些茶叶品牌效益不断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受到全国各地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相对集中,分户经营”的运作模式,积极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州等地设立销售窗口180多家,拓宽流通渠道。每年举办技能培训、委托销售、产品推介等活动3~5期,以销促产,增强发展后劲。

  茶叶加工机械化是改善加工条件,提高茶叶生产规模和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全县拥有各类加工机械2 500多台(套),完成初制厂清洁化改造20家,有10家企业通过QS认证,3家企业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和lSO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

  大部分生产企业缺乏规模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县茶厂260多家,简易厂房多,设备落伍,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能力仅10 t左右,到目前为止,只有1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年产值500~1 000万元的企业只有8家。

  茶叶加工大多沿袭传统的做法,其特点是中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为主;中低档茶、大宗茶以机制为主。由于规模小,技术创新和科技引进存在困难,大多数生产者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生产投入力度不足,品质难以稳定和进一步提高。

  茶类结构未调整到位,名优茶比例小,比较效益低。茶叶产品单一,以毛茶为主,深度开发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2012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0 024 t,绿茶6 295 t占62.8%,乌龙茶1 439 t占14.4%,红茶2 290 t占22.8%。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从事茶叶深度研发的加工企业几乎为零[2]。

  要打破以农为本的观念,用工业的理念来思考茶业问题,强化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意识,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把茶农组织起来,形成经济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以销促产,带动基地建设。强化政策、资金扶持,组建各级茶产业工作团队,实行领导联系龙头企业制度。把扶持龙头企业优先发展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相对集中,分户经营”的运作模式,积极扶持茶叶龙头企业规模发展,鼓励在北京、上海、安溪、福州等地设立销售窗口,以提高广大茶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3]。

  产品质量是品牌战略的基础,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普及标准化知识,以推广、规范尤溪茶的生产、加工为重点,引进初制加工和分级包装等先进的茶叶机械设备,完善工艺流程,逐步实现尤溪茶加工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参加各种茶事活动的宣传与推介,重点打造“尤溪红”和“尤溪绿茶”2个公共品牌。建立品牌管理和激励机制,对获得国家、省级名牌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在尤溪县各类交通要道及各类旅游景点树立广告牌的企业给予补助[4]。

  普及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安全生产知识,更新原有初精制加工的加工设备,逐步实现茶厂生产环境、加工燃料、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流程等全过程的清洁化,稳定茶叶品质。加强对茶叶加工企业以及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掌握茶叶加工工艺与操作技术;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开展茶叶原料和成品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解决产量占大多数的中低档茶出路,深度研发营养、保健、方便、口感好的茶饮品。因此,茶叶深加工业将是尤溪县茶产业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充分利用丰富的茶叶资源,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高位嫁接方式,鼓励引导国有涉农的企业到尤溪县创办茶叶加工项目,解决很多的低档茶、下脚料和茶废弃物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带动茶叶加工业跨越式发展[5]。

  茶叶加工业已经成为尤溪县茶产业的火车头,是引领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对茶业管理,应用现代设备与科技成果,以茶叶加工业的产业化、清洁化、保健化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尤溪生态茶品牌,促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业升级。

  [1] 肖方扬.尤溪县茶叶产业化现状和发展思路[J].茶叶科学技术,2008(2):23-25.

  [2] 陈荣凤,林新暖.尤溪县茶叶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10(1):41-43.

  [3] 郑文佳,罗显扬,龙明树.贵州茶叶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贵州农业科学,2009(7):179-181.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北纬23°04`~23°40`,东经98°52`~99°43`之间。境内最高海拔达3504m,最低处仅450m,立体气候显著,但总体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全市年均日照时数为2000h以上,年均太阳总辐射为550~570kj/cm2,年均活动积温6400-6500℃,年均气温18.1℃,最热月均温20.5~22.0℃,最冷月均温10~12℃,年总降水量为1016.3mm。[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故气候温和。曾被我国著名气候学家吕炯称之为“生物优生地”。市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南滚河部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和临沧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块保护和开发价值较高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最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被誉为云南省最具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

  临沧茶产业在云南省堪称“四最”:种植面积最大;茶叶产量最高;茶叶品质最优;茶文化底蕴最深厚。临沧市北部至东北与保山市、大理州毗邻,东部至南部与普洱市相连,西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个乡镇均种植茶叶,总人口超过240万,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8%。[2]全市农业人口214.6万,涉茶人口就达163万,分别占全市人口的近89.4%和农业人口的74.9%。虽然通过临沧人民的长期的努力茶产业得到了发展,但当前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高优原料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茶叶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茶叶作为临沧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通过市政府制定茶叶产业化经营思路和政策措施、企业增加投资和改良生产工艺、茶农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安全生产意识等积极措施,临茶已发展成为推动临沧经济社会发展关联较高的一个基础性产业。到2010年底,临沧全市茶园面积128.4万亩,其中高原生态茶园46万亩,采摘面积97.92万亩,茶叶农业总产量5.7万吨,NG体育茶叶工农业总产值18.35亿元,,茶农人均来自茶叶的经济收入524元。建成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8.8%,建成有机茶园3.6万亩,获国际有机茶认证2万亩;茶叶产业已真正广大山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富民工程”。[3]

  茶叶产量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临沧茶产业发展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有上百万亩茶园、上百个精制企业、上千个初制所,产业就业人员在诸多产业中处于重要位置,是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临沧现有茶叶初制企业1033户,有精制及初精合一生产企业130多户,现已全部通过国家QS认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年加工能力超过6万吨。“十二五”规划期间在现有的工业基础之上,将要兴建500吨CTC茶生产线吨茶多酚提取项目一个,1000吨超细微茶粉生产线吨茶籽综合加工项目一个,1000吨红茶香精加工项目木一个,5000吨茶多酚生产项目一个,引进云南白药集团在临沧建滇红茶生产项目一个,总投资98亿。茶产业的工业化进程,极大的促进了全市茶叶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工技术的进步和茶叶市场的开拓。

  临茶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临沧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中心和核心区域,是滇红茶的诞生地和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临沧茶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价值巨大,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发展,茶叶已逐渐成为临沧的名片。 “勐库”、“凤牌”、“王子冠”、“健身”、“回味”、“银竹”、“刘家坡”、“嘉茗”、“莹毫”、“兰庭春”、“六大茶山”等11个品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佤族茶文化,古茶树文化,普洱茶文化也是在欣欣向荣的发展。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方位展示临沧茶文化魅力,宣传推介临沧茶叶企业和茶叶产品,有利于提升临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临沧的对外宣传将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临沧茶资源丰富,名茶品多元。临沧市目前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经植物学家山茶科分类专家张宏达教授和中国茶科所、云南茶科所鉴定,全市有茶组植物4个系7个种,分别为:大理条、大苞茶、五柱茶、滇缅茶、勐腊条、茶和普洱茶,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市独有种。全市主要栽培的名茶种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邦东大叶种、忙肺大叶种、云抗10号、香归银毫、清水3号。现发现并保存有野生古茶树群落80多万亩,栽培古茶园10万多亩,其中,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集中连片1.2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能制茶饮用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凤庆香竹箐大茶树,是世界上现存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双江冰岛古茶园,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是部级良种勐库大叶茶的发源地[4],位居云南大叶茶榜首,被中国茶界专家称为“大叶茶品种的英豪”、“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临沧所制的滇红茶、普洱茶、蒸青绿茶因其品质优良,近现代在国内外被广泛传播,对近现代茶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2.1市场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市场流通不畅,渠道单一,已成为影响或制约临沧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缺乏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客户群体。营销体系不健全,游击式的营销方式,已成为当前制约企业稳步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二、从茶农到企业与市场直接对接、对话的能力偏弱。由于我市茶企业多数偏小,实力不强,难以建立下连茶农、上接市场的有效对接机制,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营销难度较大。

  1.2.2品牌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名茶,无名牌;品牌多,产品杂;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消费者无所是从,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极低,品牌建设任重道远。第一、缺乏知名品牌、大品牌拉动。第二、企业缺乏树立形象、打造品牌的意识。第三、茶产业的公共品牌和形象还没有线企业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多数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未能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家庭式、家族式管理较多,企业难以做强做大、做优做精。其特点是为企业实力不强、营销方式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

  1.2.4资金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多数企业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级,缺少扩大再生产的必要资金,加之融资渠道、条件、手段单一,短期内企业的融资能力难以提升。由于资金积压,无法及时归还银行贷款,导致诚信度降低,再加上担保抵押等条件的限制,茶叶企业今年要新增贷款难度很大。

  1.2.5初制加工因素影响。上个世纪末,全市有茶叶面积63万亩,茶叶产量近2万吨,有初制所800多个,基本能满足茶叶初加工需要。而现有初制所1033个,其中,进行初加工的有690个。虽然初加工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初加工制品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

  1.2.6科技创新因素。多数企业缺乏必要的科研设备和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意识,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科技竞争力十分薄弱。这些企业的还没有涉足精、深加工产品市场份额的竞争。

  加强完善临沧茶叶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产地茶叶批发市场,是临沧茶叶与全国茶商沟通的平台;鼓励茶叶企业在国内外销区开设营销点、连锁店,建立营销网络,把临茶销向全国各地,拓展临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加大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在现有“神农大叶茶网”基础上,组建一个以网络为交易平台的虚拟市场;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提高营销能力和营销水平;强化市场监管,坚决整治违法经营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无违法经营的行为,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好的市场环境,保持临茶的良好声誉及市场秩序;培育更多的客户群体。拥有更广的消费群体,能使企业与市场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使企业生产更有计划,更有目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

  要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和地域公共品牌的建设。应把培育临茶地域公共品牌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地域品牌对销区市场的冲击作用。既要做好“滇红”和“普洱茶”两个临茶的地域品牌打造工作。又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树立知名品牌,,开辟新的茶叶市场;确立科学的临茶宣传主题,重点宣传临沧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云南大叶种茶的原产地,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云南普洱茶的最大产地,得天独厚的生产有机茶的生态环境条件,全方位地展示临沧茶文化的魅力和临沧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加快推进临茶地理标志认证和证明商标申报工作,把以滇红茶、普洱茶、蒸绿茶为主打产品的临沧茶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地域品牌和公共品牌。

  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各级财政要将茶叶产业发展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优化资金配比,强势推动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将茶叶基地转化为信贷资本的运作机制通过茶叶基地的确权发证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一个新的渠道。

  做强做大茶叶企业。全市扶持培育一批产权明晰、具有规模、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茶叶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对产业的幅射带动作用[5];提升茶叶初制所生产水平。通过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提高优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尽快建立茶叶初制所市场准入及认证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以生产无公害茶为最低标准,以生产有机茶为目标,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市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加大对茶叶生产的指导力度;同时要加大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增强茶农、加工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意识,使全市茶叶生产做到管理规范、按标生产、依法治茶,确保茶叶产品的卫生和安全。

  [1]云南年鉴2009[M].云南昆明:云南年鉴社,2010.514-516.

  [2]临沧市志2009[M].云南临沧:临沧市地方志办,2010.332-334.

  将茶文化资源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应从茶文化对英语教学设计的启发入手。这里的大学英语属于公共英语范畴,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由于学生学习费力和教师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现状,都对教学双方带来了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现状呢?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用“改善”而不是“改变”归因于,语言类教学质量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提升。此时将目光聚焦在茶文化资源之中不难发现,作为显性茶文化的茶道和品茗等项目,都能通过内涵提炼来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关于这一点似乎并不被同行所意识,但茶道的专注与欣赏、品茗中的畅聊与分享等人际互动要素,都能为英语教学的设计提供启发。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专注源于内心中的宁静,正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存在着浮躁的内在情绪,以及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显得百无聊赖。那么如何建立起个体内心的宁静状态呢?体育锻炼或许可以,音乐疗法或许可以,但很少有人尝试将茶文化中的茶道文化纳入到考察视野。茶道所严格遵循的流程和环境,本身就对个体产生了一种修心的机会,通过修心来建构起大学生内心的宁静,从而专注的去理解和掌握应该掌握的英语知识。

  教学相长应成为英语教师教学的核心追求,若是出现了教学相怨的状态,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则只能低水平徘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授课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就决定了避免教学相怨的方式,首先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茶文化所追求的品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对事物表示欣赏的态度。借助这一愉悦的兴致对班级学生表示欣赏,自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可见,英语教师应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减少抱怨的频率。

  分享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交流、语言交流的过程。针对具体的问题、事件或者闲谈而产生的话题,使师生在分享中获得相互了解,在分享中来增进双方交流的意愿,那么作为语言类教学的英语也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了。

  那么茶文化资源与英语教学又如何进行整合呢?根据上文所述,茶文化对英语教学设计提供了启发,其中涵盖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可见,二者相整合的切入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专注”内涵需要借助显性载体呈现出来,而在上文也提到了茶道文化中所能建构的机制,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将茶道作为“选修”内容纳入其中,在课堂中通过视频演示和现场模拟来完成切入工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之所以会存在诸多消极的情绪,这与长期以来接受英语教学所造成的疲劳现象不无关系。可见,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入茶道的展示和体验内容,将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欣赏”内涵的切入主要针对英语教师,通过在英语教学设计中植入“欣赏”的元素,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人际互动效应,这样将能改善现存的两张皮现象。那么如何建构这种切入点呢?不难发现,借助茶文化展示和体验的诸多环节,都能建立起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欣赏意识。如,请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家乡的茶叶品种,以及自己与茶叶之间的关联故事。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也能使教师能用不一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学生。

  在英语教学设计中来需要把握这样一个要求,即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分享机制,而应用茶文化内涵来实现这一机制则依靠品茗文化。但这里也需要注意这样一点,即品茗需要一定的场所和氛围,那么如何在课堂环境中来实现呢?笔者建议,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进而在专门的实训场地来践行茶道文化和在此基础上的品茗,最终建立起一种畅聊下的分享模式。

  贯穿本文的中心思想便是,在英语教学设计中借助茶文化资源,其目的应在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短板问题,这里的短板问题主要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负面状态。根据笔者对样本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状态的调研中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功利心态,即将学习的目标定位于英语过级或为研究生英语考试做准备。然而,这与语言类教学所追求的持续性要求是相背离的。因此,根据上述所调研出的英语学习状况,便需要建立起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意识。

  那么教学设计的问题意识又包含哪几个要件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学习状况形成的原因、如何改善当前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是否认可这种教学设计。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学生之所以普遍存在着当前的学习状况,主要在于长期的英语学习所带来的疲劳感,以及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所带来的课程边缘感。因此,在学习中的浮躁情绪便不可避免。这里如何改善这种学习状况则依赖于对茶文化的整合努力了。无论怎样,教学设计应在“新和趣”上下功夫,这样才能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偏好。

  整合茶文化将其应用于教学设计中,这属于一项系统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集思广益,并且需要得到教学院系和教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因此,应在集体的力量下来形成问题导向下的茶文化整合之路。具体的整合重点在于:(1)茶道的流程和演示体验场所设计;(2)提炼茶文化中的元素来感染教师;(3)设计分享机制下的主题。另外,大学公共英语涉及到全校的大一新生,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下来进行整合也需要考虑。

  在上面的分析中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们无法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来完成与茶文化资源的整合任务,所以就需要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为了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的问题,各个院系可以将自己的实训场所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各个院系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教师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就需要专门设置出实践教学时间。

  将茶文化资源融入英语教学设计中属于新鲜事物,因此,在缺乏有效参照的情形下,则需要定期检验茶文化的整合效果。检验的标准可概括为,学生的课堂表现、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程度、学生自觉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情况等。就定期检验茶文化整合效果的主体而言,则可以由院系主导并由教务处抽查。

  让学生用英语在课堂上介绍家乡的茶资源和茶文化,这不仅能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增进他们的英语书面写作能力。为了使课堂教学设计更有实效,教师需要提前向学生布置上述课程作业。并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查询有关资料,并用PPT的形式来展示家乡茶叶种植的生态环境,以及自己撰写英语说明文字。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完成与茶文化资源的整合,是英语教师需要遵循的原则。因此,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资源来支撑学生的英语介绍任务。而且,通过图文并茂的英语介绍能够给予参与学生一种严肃感和使命感,这样也能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此时,教师应不去强调学生的口语表达问题和英语语法问题。

  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因此,在协调各位学生完成英语介绍任务后,应带领全班学生对讲演的学生表示赞许,并形成课堂激励氛围。不难知晓,随着课堂激励氛围的形成,将能为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植入正能量。关于这一点,需要引起英语教师、院系、教务处的重视。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重视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的主体作用,利用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来推动英语教学设计质量的提升。为此,以下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当前不少青年教师较为重视英语教学的应试需要,而未能关注“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另外,由于英语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者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也逐渐定型,所有这些也弱化了青年教师不断挖掘自身教学潜质的意愿。从而,仍习惯于基于传统套路来展开大学英语教学。

  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从青年教师身边的案例入手,来告诉他们自觉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由于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因此可从今后的职称评定、学术水平提升等视角进行阐述。这里需要抛弃传统的说教形式。

  本文通过分析出英语教学设计与茶文化资源二者整合的切入点后认为,具体的实施路径包括:调研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建立教学设计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下来整合茶文化、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定期检验茶文化整合效果。

  [1]周冬梅.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性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2):56-57.

  [2]申丽娟.大学英语反思性教学中的教师必备素质[J].云梦学刊,2008(1):12-15.

  [3]王妍.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3):26-27.

  茶叶籽是茶树的果实,成熟的茶叶籽除了用于有性繁殖外,大部分都脱落丢弃,其潜在价值未得到开发,造成了这一精华资源的浪费。近年来,茶叶籽油的开发应用发展加快,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茶籽油是一N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油酸为主要成分、油酸与亚油酸比例约为2∶1的植物油脂,其中亚油酸含量为同类油脂如油茶籽油、橄榄油中最高,且其VE的含量丰富,是一种潜在的保健食用油脂[1-2]。据统计,至2015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79.13万hm2,其中部分茶园的茶籽年产量约为80万t,整籽含油率为25%~35%,出油率在7%~10%,以此推算,每年可产茶叶籽油5.6万~8.0万t。作为保健木本食用油产品,其市场定位高于同类产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D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是姚兴涛[3]于1990年提出,并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目标决策;1998年,卢为国等[4]将该方法应用于大豆、大麦等区域试验评价。DTOPSIS法为预测新品种提供了较为客观的量化指标,使结果更加客观科学。本试验通过金华地区茶园茶树品种调查及其主要性状研究,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估茶叶籽生产潜力,验证了原有茶园叶、籽双收技术改进的可行性。

  以金华地区5个茶园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在金华地区主要茶产区进行品种调查和主要性状考。

上一篇:茶业公司简介(六NG体育篇) 下一篇:青岛即墨基层市场监管所NG体育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保障饮食购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