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G体育茶业通史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现代的茶业新技术,是从历代发展累积而来的,是千百万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世界各国现代的茶业新技术则是从中国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茶叶生产从鲜叶晒干而作羹饮而制饼茶而造团茶而炒散茶,直到6大茶类的出现,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西晋郭璞(276—304)首先说明茶树性状和茶叶概念。在注释《尔雅》时说:“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釆为荼,晚釆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广大劳动人民掌握了茶叶生产知识,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又经过历代文人的总结,使种茶技术日臻完善。

  唐陆羽(733—804)《茶经》进一步说明茶树性状,使人们易于认识茶树。他说茶树生长在南方,高一尺或二尺,有的达数十尺,四川的茶树大至要两人合抱。树状像瓜芦(瓜芦或作皐芦),叶像桅子,花像白蔷薇,结实像桠榈,茎像丁香,根像胡桃。

  到了宋代,人们对茶树性状有了深刻认识,能分辨不同的种类。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1064年前后)中说,分白叶茶、 柑叶茶、早生茶、细叶茶、稽茶、晚生茶、丛茶等7个不同品种。并说明了各个品种的性状特征与制茶品质的关系。树型分为灌木、半乔木、乔木3种类型。叶分大叶、小叶两类,发芽有迟有早。叶大萌发早,芽肥大多汁,制茶品质好。这与现时选种方法无大差别。

  关于茶树生长和制茶品质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茶经》说:上品生长在烂石,中品生长在砾壤,下品生长在黄土。野生的好,园生的差。生长在阳山边、树阴下的,紫色好,绿色差;芽肥大像笋的好,细小的芽不好;卷缩的叶好,伸开的叶不好。生长在阴山坡的,不堪釆摘。

  《茶经》指出了茶树生长与土壤、地势的密切关系。所谓 “烂石”是指岩石风化不久而形成的土壤,排水良好,持水率高, 通气孔多,养分丰富,茶树生长良好,制茶品质最佳。“黄土” 的土质黏重,肥分贫瘠,物理化学性状与烂石相反,所以茶树生长不茂,制茶品质最差。至今茶农还称黄土为“死黄泥”。

  《东溪试茶录》说:早春早上出虹彩,常下雨,雨停雾露昏蒸,中午尚寒,所以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宜于生长在阴凉的高山和早上见太阳处。高山早上有太阳照射,萌发常早,芽肥大而多汁。茶树生长在阴山黑黏土,茶味甘香,汤色洁白;茶树生长在多石的红土,色多黄青而清明;茶树生长在浅山薄土,芽叶细小而汁少。这些记载阐明了自然环境对茶树生长和制茶品质的影响。

  《大观茶论》(1107)写道:栽茶的地,山边要有阳,茶园要蔽阴。山边石多阴寒,茶芽细小,制茶味淡;必须太阳调和而促发;圃地肥饶,叶稀而暴长,茶味太浓,必须阴荫节制。所以园圃栽茶要种荫蔽树木,阴阳调剂,茶树生长才会良好。

  以上所说,不但表明了不同地势、日照、气温、空气湿度、土质等对茶树生长、形质与制茶品质的影响,而且最早肯定了高山茶的品质比平地好。平地茶园要种植庇荫树木,以改进自然环境。

  到了明代,上述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熊明遇(万历进士, 官至兵部尚书)调査“岕茶”生产情况,写岀《罗岕茶记》。他说:产茶的地,西照比东照好;向西的土地,产茶虽好,但总不如南向日照时间长的茶树长的好。平地茶品质差,高山茶受风吹露沾,云雾蒙罩,品质较好。

  罗廩《茶解》(1600)说:茶地南向好,向阴不好,二者品质相差很大。这些记载不但说明茶树生长与微域气候的关系,还阐明选择茶地的方向。向阳或背阴,向南或向西,要以当地自然条件统一体的变迁为转移。在高山种茶都选朝南的方向,在平地种茶则选背阴的地方。这些理论都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得到证实。

  关于茶树栽培技术,《茶经》说:移栽填土,必须打实,否则,生长不好。种茶像种瓜,须挖深坑,施基肥,可以促进茶树生长。三年后就可采茶。

  丁谓《北苑茶录》说:茶树怕积水,适宜植于斜坡肥沃阴地走水的地方。茶籽用糠和烧土拌和,每一圈可种60〜70粒,3 年后可采茶。指出种茶地方以排水良好的肥沃阴坡为宜,并须采用丛播的穴播法。茶树应用穴播法与生长发育和对抗不良环境的功能很有关系。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新茶园的过程中,进一步证实了丛播的穴播法的优越性。每穴的播种量很多,有利于茶籽的出土和迅速成长。这样,三年后就可采茶。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所谓“先进植茶经验”,推广“等高条植法”。其实这种方法,我国早已有了。1957年,在浙江新昌海拔500米以上的四明山台地茶区发现“等高条植”的茶园1.5亩多。据64岁园主盛汉均说,这个茶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茶籽釆收、处理和播种催芽法,在明代已有详细记载。如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引《四时类要》:茶籽寒露采收晒干,和湿砂土拌匀,放入筐夢,盖禾茎防冻,保藏和催芽。至二月中旬取出,用糠与焦土种于树下或背阴之地。开坑圆三尺,深一尺,放入腐烂粪肥和土。每坑下茶籽六七十颗,覆土厚一寸多。枞距二尺。性恶湿又畏日,山中斜坡峻坂走水为宜。如平地须开深沟垄以泄水。三年后,方可收茶。这些方法至今尚用。

  茶树营养器官繁殖,为近代产茶国家在选育茶树良种方面所研究的课题。我国以压条、抨苗繁殖良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福建、台湾两省的茶区普遍釆用,所以优良品种特别丰富。福建的福鼎茶农从一枞母树压条,可以繁殖200多株茶苗,这是其他产茶国家所没有的。安溪茶农创造先进的短穗抨插法,也已将近100年了。这些方法,在大力发展新茶园时,有助于解决种苗不足的困难。

  关于茶园管理技术,赵汝砺在《北苑别录》(1186)中说: 茶树生长与其呼吸作用和吸收养分有密切关系。在梅雨的夏季,草木特别茂盛,过了六月,就要把杂草杂木除掉,再把茶丛脚下原有的土壤耙开,然后埋入杂草为绿肥,再培上肥沃的新土。这实际上就是同时做好中耕施肥的管理措施。

  直到现在,我国各地茶农还采用这一先进的茶园管理方法。如农谚说:“七(月)挖金,八(月)挖银。”又说:“冬糊,春耙,夏空,秋壅。”这些都是历代茶园在生产管理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为了推动茶叶生产的发展,对杂草丛生的茶园,还可提倡釆取这一传统技术措施,以补施肥的不足。

  《北苑别录》又说:桐木冬天有保温、夏天有荫庇的作用。茶园里的桐木应该保留,不要锄掉。《茶解》进一步指出了茶园最合适的庇萌树:“茶固不宜加以恶木,惟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与之间植,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日。NG体育其下种芳兰幽菊清芬之物。最忌菜畦相逼,不免渗漉滓厥。”茶园间种树木,可以调节气候,保护茶树过冬,预防寒风侵袭,为北方茶园所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

  茶园种植庇荫树,防止夏秋暑热过度干旱,这是印度、斯里兰卡茶区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我国新开辟的丘陵茶园,更有必要采取这一技术措施。豆科的庇荫树不但可以保护茶树度过干旱的夏秋,还能供应天然氮肥,可以提高品质。至于茶园中间种芳兰能够提高茶叶品质,可由现在的安徽舒城大小兰花茶证实。

  为了扩大山地茶园和保持水土,很早以前就在陡坡地上按坡度大小,广泛建立各种形式的大小梯形茶园。至今在山坡斜地修建茶园,还是采取这种作法。同时采用合理的间作和轮作方法, 以及客土培肥、台刈更新等等技术措施来改良茶园土壤,增加肥力,延长茶树的生长力,从而丰富了我国在茶叶生产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上一篇:【跨国企业在中国】CHA LING茶灵大中华区品牌总经理沈安琪:中国是茶灵品牌NG体育生命中的重要元素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