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G体育一泡“百年孤独”茶 寻源政和锦屏村

  一日在武夷山蹭茶,遇上一款花名叫“百年孤独”的,感到有点讶异。心想,时下茶叶花名泛滥,有引经据典的,有谐音成语的,有别出心裁的,也有胡编乱造的,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但不曾想面前的这款,命名者可谓大胆。一泡茶,与文学巨著《百年孤独》风马牛不相及,缘何迳取此名?于是兴起,老板慢慢泡,我细细品。还果真有奇特,外观这泡茶条索紧实,干香若梅,与日常所见武夷岩茶并无异样,但注入沸水,汤色如红珀玛瑙,晶莹透亮,细细品味,淡香细远,韵味别样。

  众人皆知,武夷岩茶,贵在其“岩骨花香”。出于特殊的内陆湖泊隆起而形成的层积岩,在此生长的茶树,“臻日月精华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花香”,自不必言,而“岩骨”,就是人们所说的岩韵。何为岩韵?乾隆皇帝的《冬夜烹茶诗》云:“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人们认为,这“骨鲠”二字,应该是最早对武夷茶岩韵的表述。可即使这样表述,如何才能体会?以我喝武夷岩茶的体会,武夷茶的岩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打个比方吧,就是你深啜一口茶汤,在嘴里打几个滚后徐徐咽下,同时闭上嘴巴并闭目静思,你就会感觉有一种特别的气息直冲脑门,并在你的鼻腔里游荡。NG体育这种气息,仿佛你热天爬在天游峰上,巧遇一阵太阳雨,岩石上“噗噗”冒起的那股氤氲,它带着那种亦岩亦土的特有芬芳。于是乎,一幅丹霞地貌的美景,犹如水中倒影,也同时在你的脑海中荡漾开来。

  但奇怪的是,眼前的这款“百年孤独”,有韵,而且还很细长,可任凭我怎样闭目静思,脑子里还是呈现不出那种丹霞地貌的景象。望着泡茶老板诡谲般的笑,我立马断言:这是一泡好茶,也是生于烂石,但非武夷山的岩枞。老板见状,即刻转变笑容,拇指朝我一翘,说:“高手,这款茶的茶青来自政和的锦屏!”

  怪不得,这茶有韵,但它不像武夷岩茶韵味的幽长芳馥,而是细长悠远,干净单一,原来,它的生长之所不是层积岩,而是火成岩。

  一片树叶,源于自然,由于雨雪风霜的沐浴,日月精华的呵护,就拥有了山魂水魄的灵性。它历经离枝之伤,杀青之死,又倍受揉捻之折磨,再经高温涅槃,最后又于清水中复活。从寻常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日常,到文人墨客“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高雅,再到皇宫贵族、达官贵人家的奢华,想象不出,它的重塑是怎样地不可思议!

  锦屏,这个藏在深闺少人识的魅力山村,现归属于政和县的岭腰乡。其境内山高谷幽,奇峰兀立,松苍竹翠,云蒸雾绕,二道山涧水流在村头汇合成溪贯村而过,给村庄增添了生生不息的灵动。这个村庄古称遂应场,也叫吴家山,因村子对面的南山上,300多亩的原始森林,春夏繁花似锦,深秋叶红如霞,犹如多彩孔雀,款款开屏。因而村庄解放后,便更名为“锦屏”了。

  锦屏村物宝天华,境内不仅有燕子岩、虎头际瀑布、“千手观音”柳杉王、天池龙井等十数处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而且当地还流传一句民谣:“遂应场,两件宝,地下掘白银,山上采仙岩。”“地下掘白银”,顾名思义,就是说遂应场遍地银矿,史料记载这里的银矿于公元1162年开始开采,1164年由官府督办开采,历经宋元明三朝共300多年的挖掘。想当年,这里“三千买卖客,八万打银工”足见其工贸之盛。

  关于“山上采仙岩”,有着这样的一个传说:南宋绍兴年间的某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迈老头来到遂应场,他看到山崖间到处长满奇丛,便入村向一户人家讨茶喝,结果主人捧出的是白开水。老人很生气,怪这家人刻薄,主人家听后返身进屋拿来水壶,掀起壶盖说:“不是小气啊,您看,我们也是这么喝的呢。”老人发现这里的人还不识奇丛,便把他们带到瑞岩山下指认,并把茶叶采摘和加工技术传授给了他们。待他们做出茶来,但闻清香扑鼻,入口回甘,饮后神清气爽,回头再看那老人,竟杳无踪迹。于是,村人口口相传,说是仙人来给他们指茶来了,并把瑞岩山改叫仙岩山,将山中之茶,叫仙岩茶。

  据《政和茶志》,政和产茶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就已成为建安“北苑贡茶”的重要产地。有史为证:北苑贡茶的始祖张廷晖,就是政和铁山人张世表的嫡孙。唐僖宗丁未年(887),张世表从政和铁山搬到建安东苌里落籍,在那里开荒种茶,肇基立业。闽龙启元年(933),张廷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献给闽国,建立了皇家御茶园,造就了建茶近五百年的辉煌,因而也被世人当作茶神供奉。由于过去的制茶工艺是蒸青制成团、饼,以便保存和运输,也有将茶叶进行晾晒作为民间药用的,看见制作好的茶叶,茸茸白毫凸显,便将这些茶叶叫“白茶”,只摘取茶芽加工的,便取名“白毫银针”。公元1115年,皇帝宋徽宗喝了关隶县进献的贡茶银针,龙颜喜动,即把当朝的年号“政和”赐为县名。岭腰未设乡时属铁山镇辖地,“久知喧寂两空华,分别应缘一念邪;为问脱靴吟芍药,何如煮茗对梅花”,这就是北宋宣和二年,爱茶如命的朱熹之父朱松在政和为官时,于铁山风林村护国寺粉墙上的题诗《书护国上方》 。

  又据《政和茶志》,遂应场宋时茶事始盛,但大量开山种植茶叶是在明代。在遂应场银矿开采的数百年间,那里的“三千买卖客”中,有不少是做茶叶生意的,他们除了为当地矿工提供茶品外,主要是将优质“仙岩”茶贩运到外地。清道光六年(1826),江西赵姓茶商到遂应场以当地小种茶为原料创制工夫红茶,时称“遂应场仙岩工夫”,成为政和工夫红茶的始祖。由于茶叶品质特佳,运销福州茶行备受青睐,被省城各大茶行视为标样茶,每年都要等“仙岩功夫”运到才定价开市。名品载誉,极大刺激了遂应红茶的生产,数年间茶商云集遂应场,茶号纷纷创立,最多时遂应场竟有“瑞先春”“万福丰”“万新丰”等十多家茶号。

  路过“瑞先春”古茶坊,过一条小桥直达,是与村头锦屏小学相邻的一所民宅。那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二层建筑,旁边还有一座稍微矮小的平房,似是二层民宅的附建。刚走近这座平房,一股茶香扑面而来,进门一看,原来这里是白茶萎凋的工坊。一条像建盏龙窑一样的砖砌床架,当中布着一张可通风透气的铁丝网,鲜嫩的茶叶平铺其上,鼓风机就在床下呼呼地吹,直把整个小舍鼓弄得香飘玉醉。

  见我来到,主人又惊又喜,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引我来到主建筑的二楼。那里有简陋的茶桌,但其他茶具一应俱全。他先冲泡了一泡古丛贡眉,那是他采撷仙岩山上的古树野茶制作的一款白茶,沸水一注,茶叶立马在盖碗中翻滚,随着一股带着淡淡蜜样的鲜香,就在房间里飘荡开来。呷一口,觉得漾动的气韵中,似又藏着一份沉着与醇厚。再细看那玻璃杯中的茶汤,金黄透亮,冷不丁,还以为是罐装的黄金。品完古丛贡眉,主人又拿出一泡“百年孤独”。“今天让你体会一下‘原水煮原鱼’的感觉。”说着,他的脸上又露出一丝神秘的笑。

  他叫张福兴,政和东平人,16岁就开始做茶。他做过绿茶、做过白茶、做过红茶,还做过珠茶。早年做茶叶外贸发家后,携家带眷去了广州继续做茶叶生意。在外面市场的摸爬中,他感到长期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的自己,突然间只做销售不搞加工,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迷迷茫茫。同时他也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有机、生态将成为时尚,不久将来,“老枞”“老树”“野生”可能成为茶界的追捧。于是,2013 年,他毅然从广州回归,一头扎进了锦屏的大山,并在武夷山注册了“万庆丰”茶业有限公司。

  锦屏漫山遍野都是野生茶树,这里盛产野生小种茶,又是政和大白母树的生长地,即使明代银矿停采后矿工们为了生活而大量种植的茶树,至今也归属了自然的原生态。因而,这里光野生茶树就有1000多亩。它们归顺自然,应道而生……

  在仙岩山的一隅,我看到了“百年孤独”茶青的生长之所。那是一片嶙峋的乱石滩,天地造化,乱石滩的四周都是郁郁森林,尤其头顶的戴帽,更是郁郁葱葱,生长在那里的茶树,靠的就是周边树落枯叶的腐殖质,经自然风雨水的运化来涵养自身。于是我明白了,眼前的那些茶树,裸干虬枝,苔藓斑驳,颇像一群健壮的老人,它们站立于乱石的罅隙之中,历经大自然的风霜雪雨,荣枯自在,姿态横生,以尽显的风骨,静观世间茶事的起起落落,其熠熠生辉的孤独,又何止百年?

上一篇:武义:乡村建起茶工厂 高山NG体育飘出共富新茶香 下一篇:NG体育就在下周!茶博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