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象州县构建“三链”协同发展体系 实现“茶叶”变“茶业”NG体育

  象州县素有种植茶叶传统,早在唐朝时期就开始种植古琶茶,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21年以来,该县因地制宜,通过构建生产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协同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机制,切实解决茶叶生产规模小、品质低、销路窄、资金缺等问题,推动茶叶形成特色产业,有效赋能乡村振兴。

  针对古琶茶产业所面临的“产业分布散、茶农发展弱、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着力在生产要素与发展形式上做变革,助推“茶业”高效发展。一是抱团联动,实现生产要素一体化。持续深化“三变”改革,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茶农”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茶农以闲置房屋、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将58户约500亩茶园土地进行流转整合,形成连片茶园1000多亩,按照“合作社指导管理、茶农统一实施、企业提供保底收购和入股分红”的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共带动周边183户茶农发展茶产业,全县古琶茶种植面积扩大到2600亩,茶农人年均增收6000多元。二是能人带动,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化。由政府引导、村委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技术能人,成立广西象州元昌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周边撂荒茶园、低效茶园进行统一管理,打造高标准茶产业生产基地300多亩,实现茶叶每亩增产约30%、采摘期延长近2个月。按照就地就近原则,合作社为周边400多户村民提供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等工作岗位,人均年收入可增加3000多元,成为村民增收新路径。2021年,广西象州元昌茶叶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三是技术拉动,实现生产管理一体化。NG体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800多平方米,购入一批揉捻机、烘干机、提香机等现代化设备,建成3条生产线,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生产,日处理茶叶鲜叶能力达300公斤以上,效率提高约50%。

  针对以往茶叶“质量不高、品牌不响、附加值低”等问题,通过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新体系,在产品质量关、品牌知名度、茶产品内涵上下功夫,助推“茶业”全面发展。一是质量立茶。构建生态茶园和信息化可追溯体系,全面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实现茶叶生产清洁化、生态化,产品来源可查询、可追溯。二是品牌兴茶。注重品牌培育与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打造“象你那么甜”区域公用品牌,为全县茶企提供统一商标,并制定了茶叶生产质量的“两个标准”和“色、香、味、形和包装”的“五个统一”,古琶茶制作技艺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象州古琶茶”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与知名度,一举告别了“对外无商标、产品无标准、品牌无主打”的历史。三是文旅活茶。按照“产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的思路,着力加强生态茶园景观打造,形成集观光、体验、展示、销售“四位一体”的古琶茶文化基地,并定期举办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等乡村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茶食、茶宴、茶点等特色食品,进一步丰富产品内涵,实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截至目前,全县茶叶产量达300多吨,茶产业产值突破5000万元,同比增加18%。

  针对农村地区“要素跨城乡、跨区域流动不畅”等问题,积极构建资源互通、要素互补、城乡互促的新型服务体系,助推“茶业”健康发展。一是构建“覆盖式”电商服务。出台《象州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将电商资源整合下沉,形成“两个中心,五个体系”(即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电商站点体系、三级物流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农产品溯源体系、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电商全覆盖,农产品上行邮费缩减50%/公斤,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上行“最初一公里”和下行“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二是构建“上门式”金融服务。成立“乡村振兴党工联络站”,整合县内金融服务、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等资源下沉到村屯,为产业发展赋动能、配资源、送服务。如,联合县农合行开展“整村授信”活动,在思高村为茶农现场办理授信贷款45万元,为村屯评估授信贷款额度1800万元。三是构建“稳定式”供销服务。实行“电商平台+供销点+制茶企业”供销模式,重新规划启用村级供销社,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及景区景点、大型电商等主体形成稳定供销关系,通过县电子商务中心助推农用物资、古琶茶产品以同城配送、直供直销等方式,实现供销无缝对接。

上一篇:茶叶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NG体育 下一篇:NG体育第二节茶叶生产